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安全判据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1.2.1 Rankine公式 | 第11页 |
1.2.2 Prandtl公式 | 第11-13页 |
1.2.3 Terzaghi公式 | 第13-14页 |
1.2.4 层状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的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2 基于上限解法的层状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17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层状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 | 第17-20页 |
2.2.1 扩散角法 | 第17-19页 |
2.2.2 汉森加权平均法 | 第19页 |
2.2.3 迈耶霍夫和汉纳的剪切破坏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 基于上限解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原理 | 第20-23页 |
2.4 上限解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具体步骤 | 第23页 |
2.5 上限解方法与解析解的比较 | 第23-26页 |
2.6 与均质土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比较 | 第26-29页 |
2.6.1 无埋深均质土地基 | 第27-28页 |
2.6.2 有埋深均质土地基 | 第28-29页 |
2.7 与层状土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比较 | 第29-36页 |
2.7.1 各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 | 第30-31页 |
2.7.2 上限解法的计算结果 | 第31-36页 |
2.8 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层状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 | 第37-48页 |
3.1 基本原理 | 第37页 |
3.2 优化模型及算法 | 第37-44页 |
3.2.1 任意滑裂面曲线的模拟 | 第38-39页 |
3.2.2 确定整体极值的优化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2.3 确定整体极值的优化算法 | 第40-44页 |
3.3 程序架构及功能 | 第44-46页 |
3.3.1 程序的架构 | 第44-46页 |
3.3.2 加载系数的计算 | 第46页 |
3.4 程序验证 | 第46-48页 |
4 地基稳定分析的安全判据和标准研究 | 第48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地基稳定分析方法的讨论 | 第48-52页 |
4.2.1 地基稳定分析的安全系数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2.2 地基稳定分析的可靠度分析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2.3 地基稳定分析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2.4 典型算例 | 第51-52页 |
4.3 地基稳定分析安全判据的讨论 | 第52-54页 |
4.3.1 安全系数判据 | 第52-53页 |
4.3.2 分项系数判据 | 第53-54页 |
4.4 普适性考核 | 第54-57页 |
4.4.1 基本原理 | 第54-56页 |
4.4.2 参数普适性验证 | 第56-57页 |
4.5 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5.1 结论 | 第58-59页 |
5.2 展望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