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0-13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2.1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2.1.1 相关概念 | 第13页 |
2.1.2 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2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2.2.3 研究述评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广东村镇银行和客家村镇银行的发展和现状概述 | 第18-27页 |
3.1 广东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| 第18-23页 |
3.1.1 广东村镇银行的地区分布 | 第20-21页 |
3.1.2 广东村镇银行的设立主体 | 第21页 |
3.1.3 广东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 | 第21-22页 |
3.1.4 广东村镇银行的经营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2 客家村镇银行的发展与经营现状 | 第23-27页 |
3.2.1 客家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2.2 客家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现状 | 第24-25页 |
3.2.3 客家村镇银行的风险经营现状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客家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 | 第27-39页 |
4.1 客家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| 第27-33页 |
4.1.1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| 第27-28页 |
4.1.2“政银保”贷款 | 第28-30页 |
4.1.3 客家林权易宝 | 第30-31页 |
4.1.4 农户联保贷款 | 第31-32页 |
4.1.5 客家税融通 | 第32-33页 |
4.2 客家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 | 第33-35页 |
4.2.1 建设金融电信合作营业厅 | 第33-34页 |
4.2.2 流动银行车服务 | 第34-35页 |
4.2.3“全免费”服务 | 第35页 |
4.3 客家村镇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不足之处 | 第35-36页 |
4.3.1 原创性创新少 | 第36页 |
4.3.2 金融产品的创新种类少 | 第36页 |
4.3.3 创新活动开展持续力度较低 | 第36页 |
4.4 广东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状及不足原因 | 第36-39页 |
4.4.1 广东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现状 | 第36-37页 |
4.4.2 广东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的原因 | 第37-39页 |
第5章 广东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发展建议 | 第39-43页 |
5.1 政府和相关部门层面 | 第39-41页 |
5.1.1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| 第39-40页 |
5.1.2 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政策扶持力度 | 第40页 |
5.1.3 加强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| 第40-41页 |
5.2 村镇银行层面 | 第41-43页 |
5.2.1 提供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| 第41页 |
5.2.2 针对农村经济特点推出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| 第41页 |
5.2.3 发展“互联网+农村金融”创新模式 | 第41-4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4页 |
6.1 结论 | 第43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