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能利用、水电站工程论文--各种水电站论文

长距离有压引水式电站过渡过程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符号说明第6-10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进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技术路线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6页
2 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基本原理第16-34页
    2.1 水击现象第16页
    2.2 水击计算的基本理论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特征线法原理第17-24页
    2.3 特征线法的边界条件和时间步长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边界条件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时间步长第31-32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2-34页
3 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第34-50页
    3.1 过渡过程研究的主要任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大波动过渡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小波动过渡过程第35页
    3.2 改善过渡过程的措施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增大机组转动惯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置调压室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改变导叶关闭规律第36页
    3.3 过渡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第3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管路特征线模型的建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轮机组模型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调压室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过渡过程求解步骤第47-49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9-50页
4 工程实例分析第50-74页
    4.1 电站原始资料第50-52页
    4.2 原始数据的获取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管路当量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管道分段和确定时间步长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水轮机全特性第54-58页
    4.3 确定计算标准第58页
    4.4 拟定工况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调压室极限涌浪水位工况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机组调节保证计算工况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小波动过渡过程工况第60页
    4.5 最优导叶关闭规律第60-62页
    4.6 大波动过渡过程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调压室极限涌浪计算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管道、机组状态参数计算第65-70页
    4.7 小波动过渡过程第70-72页
    4.8 小结第72-74页
5 研究成果总结与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7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4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-78页
致谢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布式发电高渗透率配电网能效优化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300MW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气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