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丁景区旅游地学资源研学旅游开发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亚丁景区旅游地学资源丰富 | 第9页 |
1.1.2 研学旅游快速发展 | 第9-10页 |
1.1.3 亚丁景区研学旅游现状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4.3 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5.1 旅游地学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1.5.2 研学旅游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5.3 亚丁景区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2.1 旅游地学 | 第18-20页 |
2.1.1 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2.2 研学旅游 | 第20-22页 |
2.2.1 发展沿革 | 第20-21页 |
2.2.2 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2.3.1 旅游地学理论 | 第22页 |
2.3.2 冰川地貌形成理论 | 第22页 |
2.3.3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.4 户外教学相关理论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景观单元的旅游地学资源 | 第24-34页 |
3.1 贡嘎拥景观单元的自然旅游地学资源 | 第25-27页 |
3.1.1 地质旅游资源 | 第25-26页 |
3.1.2 地貌旅游资源 | 第26-27页 |
3.2 松都顶景观单元的自然旅游地学资源 | 第27-28页 |
3.2.1 冰川旅游资源 | 第27页 |
3.2.2 湖泊旅游资源 | 第27-28页 |
3.3 地狱谷景观单元的自然旅游地学资源 | 第28-29页 |
3.3.1 地质旅游资源 | 第28页 |
3.3.2 地下水旅游资源 | 第28-29页 |
3.4 其他景观单元的旅游地学资源 | 第29-34页 |
第4章 亚丁景区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| 第34-43页 |
4.1 亚丁景区旅游地学资源分类 | 第34-35页 |
4.2 旅游地学资源评价 | 第35-41页 |
4.2.1 定性评价 | 第35-36页 |
4.2.2 定量评价 | 第36-41页 |
4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.1 权重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.2 研学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贡嘎拥景观单元研学旅游开发 | 第43-54页 |
5.1 乡土研学旅游 | 第43-47页 |
5.1.1 乡土研学旅游的需求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1.2 乡土研学旅游的研学条件 | 第45-46页 |
5.1.3 乡土研学旅游的产品 | 第46-47页 |
5.2 教学实践研学旅游 | 第47-50页 |
5.2.1 教学实践研学旅游的需求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2.2 教学实践研学旅游的研学条件 | 第48-49页 |
5.2.3 教学实践研学旅游的产品 | 第49-50页 |
5.3 其他专项研学旅游 | 第50-54页 |
5.3.1 其他专项研学旅游的需求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3.2 其他专项研学旅游的研学条件 | 第51-52页 |
5.3.3 其他专项研学旅游的产品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9-60页 |
附录A 附表 | 第60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