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TABLE OF CONTENTS | 第10-12页 |
图目录 | 第12-17页 |
表目录 | 第17-18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8-19页 |
1 绪论 | 第19-52页 |
1.1 手性金属-有机框架多相不对称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20-36页 |
1.1.1 手性金属-有机框架多相不对称催化的研究背景 | 第20-22页 |
1.1.2 手性金属-有机框架在多相催化不对称方面的优势 | 第22-25页 |
1.1.3 手性金属-有机框架的构筑策略及其研究现状 | 第25-36页 |
1.2 多酸简介 | 第36-40页 |
1.2.1 概念和结构分类 | 第36-37页 |
1.2.2 多酸在催化方面的优势 | 第37页 |
1.2.3 多酸在催化方面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| 第37-40页 |
1.3 多酸基金属-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多相催化方面的研究现状 | 第40-48页 |
1.3.1 负载型的POMOFs的催化研究 | 第40-43页 |
1.3.2 晶体材料型多酸基金属-有机框架的催化研究 | 第43-48页 |
1.4 手性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方面的研究 | 第48-50页 |
1.5 设计思想 | 第50-52页 |
2 基于Keggin型多酸的金属-有机框架的设计、合成及其多相催化磷酸二酯水解的研究 | 第52-68页 |
2.1 概述 | 第52-53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8页 |
2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53-54页 |
2.2.2 配体、多酸前驱体和多酸基金属-有机框架结构(POMOFs)的合成 | 第54-56页 |
2.2.3 晶体结构解析及数据 | 第56-57页 |
2.2.4 化合物的催化测试 | 第57-5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3 手性POMOFs Ni-PYI1和Ni-PYI2的构筑及其不对称催化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 | 第68-84页 |
3.1 概述 | 第68-6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9-74页 |
3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69页 |
3.2.2 配体的合成及手性POMOFS的合成 | 第69-72页 |
3.2.3 晶体结构解析及数据 | 第72-73页 |
3.2.4 化合物的催化测试 | 第73-74页 |
3.3 结果讨论 | 第74-8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4. 手性POMOFs Cu-PYI1和Cu-PYI2的构筑及其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合成α,β-环氧酮(醛)的研究 | 第84-98页 |
4.1 概述 | 第84-86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6-90页 |
4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86-87页 |
4.2.2 配体的合成及手性POMOFS的合成 | 第87页 |
4.2.3 晶体结构解析及数据 | 第87-89页 |
4.2.4 化合物的催化测试 | 第89-90页 |
4.3 结果讨论 | 第90-9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5. 手性POMOFs Zn-NH_2-PYI1和Zn-NH_2-PYI2的构筑及其不对称催化苯乙烯一步合成苯基环碳酸酯的研究 | 第98-114页 |
5.1 概述 | 第98-10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02-105页 |
5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102页 |
5.2.2 配体的合成及手性POMOFS的合成 | 第102-103页 |
5.2.3 晶体结构解析及数据 | 第103-105页 |
5.2.4 化合物的催化测试 | 第105页 |
5.3 结果讨论 | 第105-11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6.1 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115页 |
6.3 展望 | 第115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7页 |
附录A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晶体结构图 | 第127-129页 |
附录B 部分催化产物测试谱图 | 第129-13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| 第13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