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30页 |
1.1 光合作用 | 第9-12页 |
1.1.1 天然光合作用 | 第9页 |
1.1.2 光系统Ⅱ | 第9-11页 |
1.1.3 人工光合作用 | 第11-12页 |
1.2 分子催化剂催化水反应体系 | 第12-14页 |
1.2.1 化学催化水氧化体系 | 第13-14页 |
1.2.2 光催化水氧化体系 | 第14页 |
1.3 仿生金属锰水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4 分子钌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7-24页 |
1.4.1 单、双核分子钌催化剂 | 第17-22页 |
1.4.2 多核钌催化剂 | 第22-24页 |
1.5 水氧化分子器件 | 第24-29页 |
1.5.1 共吸附方式 | 第24-26页 |
1.5.2 叠层方式 | 第26-27页 |
1.5.3 超分子方式 | 第27-29页 |
1.6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| 第29-30页 |
2 催化剂-催化剂型的超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化学催化水氧化的研究 | 第30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6页 |
2.2.1 分析测试仪器 | 第31页 |
2.2.2 主要原料 | 第31-32页 |
2.2.3 溶剂的纯化 | 第32页 |
2.2.4 目标自组装超分子ASM 1和ASM 2的合成 | 第32-36页 |
2.2.5 超分子催化剂的固体紫外的测定 | 第36页 |
2.2.6 化学催化放氧实验 | 第3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9页 |
2.3.1 超分子催化剂ASM 1和ASM 2的表征 | 第36-37页 |
2.3.2 超分子催化剂的固体紫外的研究 | 第37页 |
2.3.3 超分子催化剂的化学催化水氧化放氧的研究 | 第37-39页 |
2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3 光敏剂-催化剂型的超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40-56页 |
3.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1-50页 |
3.2.1 分析测试仪器 | 第41页 |
3.2.2 主要的原料 | 第41-42页 |
3.2.3 目标光敏剂-催化剂型的超分子ASM 3-ASM 6的合成 | 第42-49页 |
3.2.4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(UV-Vis)的测定 | 第49页 |
3.2.5 电化学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3.2.6 光催化水氧化放氧的测定 | 第5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3.3.1 超分子ASM 3-ASM 5的表征 | 第50页 |
3.3.2 超分子ASM 3-ASM 5的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| 第50-51页 |
3.3.3 超分子ASM 3-ASM 5的电化学的研究 | 第51-52页 |
3.3.4 超分子ASM 3-ASM 5的光催化水放氧的研究 | 第52-53页 |
3.3.5 超分子ASM 6的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| 第53页 |
3.3.6 超分子ASM 6的电化学的研究 | 第53-54页 |
3.3.7 超分子ASM 6的光催化水放氧的研究 | 第54-55页 |
3.4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附录A 本论文所合成的主要化合物的部分表征 | 第63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