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国际贸易论文--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

国际贸易中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对比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1页
1 引言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思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内容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创新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不足第15-16页
2 文献综述第16-25页
    2.1 合作与竞争主要的理论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古典理论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贸易保护主义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新古典理论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合作与竞争的实证研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合作与竞争的研究指标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研究指标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22-25页
3 国际贸易中合竞行为的理论研究第25-34页
    3.1 合竞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. 合作、竞争与合竞行为的区别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. 优势合竞行为与竞合行为的区别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. 消费者模型中的产品合竞行为与生产中要素合竞行为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. 优势合竞行为、产品合竞行为与要素合竞行为的区别和联系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国际贸易中的合竞行为和竞争行为的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国际贸易中合竞行为的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际贸易中竞争行为的特征第28页
    3.3 国际贸易学对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研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贸易理论对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贸易指标中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的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现有理论和指标的缺陷第30页
    3.4 合竞行为和竞争行为指标的选择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合竞行为指标的选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竞争行为指标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比值的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3-34页
4 40个经济体国际贸易中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对比研究第34-47页
    4.1 数据来源及国家/地区的选择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数据来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国家/地区的选择第34页
    4.2 按贸易总额排名比较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国家/地区的分组比较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去除年份干扰的比较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论 1第38-39页
    4.3 分类比较分析各经济体的国际贸易竞争行为和合竞行为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国家/地区分类依据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发达经济体的比较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发展中经济体的对比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比值方差的比较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结论 2第44-45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45-47页
5 几个典型国家国际贸易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的对比分析第47-57页
    5.1 美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样本观察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5.2 德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样本观察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5.3 中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样本观察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55-57页
6 结论与建议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附录第63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
下一篇:基于机器视觉的钢丝综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研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