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的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的内容 | 第14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1.4.1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的不足 | 第15-16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6-25页 |
2.1 合作与竞争主要的理论研究 | 第16-19页 |
2.1.1 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1.2 古典理论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 | 第17页 |
2.1.3 贸易保护主义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1.4 新古典理论的国际贸易学说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 | 第18页 |
2.1.5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对合作与竞争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2 合作与竞争的实证研究 | 第19-22页 |
2.2.1 合作与竞争的研究指标 | 第19-21页 |
2.2.2 研究指标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2.3 小结 | 第22-25页 |
3 国际贸易中合竞行为的理论研究 | 第25-34页 |
3.1 合竞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3.1.1. 合作、竞争与合竞行为的区别 | 第25-26页 |
3.1.2. 优势合竞行为与竞合行为的区别 | 第26页 |
3.1.3. 消费者模型中的产品合竞行为与生产中要素合竞行为 | 第26页 |
3.1.4. 优势合竞行为、产品合竞行为与要素合竞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| 第26-27页 |
3.2 国际贸易中的合竞行为和竞争行为的特征 | 第27-28页 |
3.2.1 国际贸易中合竞行为的特征 | 第27-28页 |
3.2.2 国际贸易中竞争行为的特征 | 第28页 |
3.3 国际贸易学对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3.3.1 贸易理论对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3.3.2 贸易指标中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3.3.3 现有理论和指标的缺陷 | 第30页 |
3.4 合竞行为和竞争行为指标的选择 | 第30-33页 |
3.4.1 合竞行为指标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4.2 竞争行为指标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3.4.3 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比值的意义 | 第32-33页 |
3.5 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40个经济体国际贸易中竞争行为与合竞行为的对比研究 | 第34-47页 |
4.1 数据来源及国家/地区的选择 | 第34页 |
4.1.1 数据来源 | 第34页 |
4.1.2 国家/地区的选择 | 第34页 |
4.2 按贸易总额排名比较分析 | 第34-39页 |
4.2.1 不同国家/地区的分组比较分析 | 第34-37页 |
4.2.2 去除年份干扰的比较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.3 结论 1 | 第38-39页 |
4.3 分类比较分析各经济体的国际贸易竞争行为和合竞行为 | 第39-45页 |
4.3.1 国家/地区分类依据 | 第39页 |
4.3.2 发达经济体的比较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3.3 发展中经济体的对比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.4 比值方差的比较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5 结论 2 | 第44-45页 |
4.4 小结 | 第45-47页 |
5 几个典型国家国际贸易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的对比分析 | 第47-57页 |
5.1 美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 | 第47-50页 |
5.1.1 样本观察 | 第47-48页 |
5.1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2 德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2.1 样本观察 | 第50-51页 |
5.2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3 中国对外贸易的合竞行为与竞争行为对比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3.1 样本观察 | 第52-54页 |
5.3.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4 小结 | 第55-57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