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9-10页 |
1.3 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模式及信贷技术的引进 | 第12-18页 |
2.1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模式 | 第12-15页 |
2.1.1 包商银行及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模式简介 | 第12-13页 |
2.1.2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模式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2.1.3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 | 第14-15页 |
2.2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引进 | 第15-18页 |
2.2.1 德国IPC公司简介 | 第15-16页 |
2.2.2 德国IPC公司的信贷技术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内容 | 第18-36页 |
3.1 信贷调查技术 | 第18-21页 |
3.1.1 信贷调查的目的、对象 | 第18-19页 |
3.1.2 信贷调查的方式 | 第19-20页 |
3.1.3 信贷调查的内容 | 第20-21页 |
3.2 信息分析技术 | 第21-36页 |
3.2.1 非财务信息分析技术 | 第22-28页 |
3.2.2 财务信息分析技术 | 第28-36页 |
第四章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案例 | 第36-51页 |
4.1 案例一:生产行业案例 | 第36-44页 |
4.1.1 案例信息 | 第36-41页 |
4.1.2 案例信息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 案例二:服务行业案例 | 第44-51页 |
4.2.1 案例信息 | 第44-48页 |
4.2.2 案例信息分析 | 第48-51页 |
第五章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评价 | 第51-56页 |
5.1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优势 | 第51-52页 |
5.1.1 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| 第51页 |
5.1.2 坚持单户分析,有效防控风险 | 第51页 |
5.1.3 破除抵押物崇拜,贷款准入门槛低 | 第51-52页 |
5.2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局限性 | 第52-53页 |
5.2.1 无法完全适用大金额贷款案例 | 第52页 |
5.2.2 单户分析技术的成本偏高 | 第52-53页 |
5.2.3 信贷员对专业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| 第53页 |
5.3 包商银行改进和完善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的建议 | 第53-56页 |
5.3.1 利用微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原理对大金额案例进行技术提炼 | 第53-54页 |
5.3.2 开展批量业务降低贷款成本 | 第54-55页 |
5.3.3 加强对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业务队伍的建设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