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4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第二章 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建立 | 第17-27页 |
1. 资料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17页 |
1.2 纳入和排除标准 | 第17页 |
1.3 测量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统计学处理 | 第18页 |
2. 结果 | 第18-22页 |
2.1 下腔静脉各层面的理论直径 | 第19页 |
2.2 下腔静脉两个层次间的垂直距离 | 第19页 |
2.3 下腔静脉各层面理论直径相关因素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4 下腔静脉两个层次间的垂直距离相关因素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5 下腔静脉各层面理论直径与层次间垂直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6 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建立 | 第22页 |
3. 讨论 | 第22-25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肝周下腔静脉流体力学分析 | 第27-41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27-29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27页 |
1.2 流体力学体外模拟装置及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2.1 流体力学体外模拟装置 | 第27-28页 |
1.2.2 使用血液进行流体力学实验 | 第28页 |
1.3 流体力学仿真软件模拟分析 | 第28-29页 |
1.4 统计学方法 | 第29页 |
2 结果 | 第29-34页 |
2.1 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2 不同管径、不同流量,不同流体管路两端的压强差 | 第30-32页 |
2.3 流体力学分析及ANSYS13.0模拟运算 | 第32-34页 |
2.3.1 流体状态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2 流体线图 | 第33-34页 |
3 讨论 | 第34-37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裸支架的设计及生产 | 第41-45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42页 |
1.1 管材 | 第42页 |
1.2 支架设计及生产 | 第42页 |
2. 结果 | 第42-43页 |
3. 讨论 | 第43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支架覆膜及输送装置安装 | 第45-49页 |
1. 支架覆膜 | 第45页 |
2. 输送装置安装 | 第45-46页 |
3.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六章 动物体内实验 | 第49-55页 |
1. 材料和方法 | 第49页 |
2. 结果 | 第49-51页 |
2.1 使用快速全肝血流阻断辅助装置前后失血量变化 | 第49-50页 |
2.2 肝后下腔静脉上口、下口直径和肝后下腔静脉长度 | 第50页 |
2.3 DSA监视下下腔静脉内血流操作情况 | 第50-51页 |
3. 讨论 | 第51-52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临床应用前景分析 | 第55-61页 |
文献综述 | 第61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