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1.3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证券公司与直投子公司直投业务信息隔离机制综述 | 第12-18页 |
2.1 证券公司直投业务 | 第12-14页 |
2.1.1 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内涵 | 第12页 |
2.1.2 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开展模式 | 第12-13页 |
2.1.3 我国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模式 | 第13-14页 |
2.2 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 | 第14-18页 |
2.2.1 证券公司信息隔离机制的起源和初期发展 | 第14-17页 |
2.2.2 对证券公司信息隔离机制的起源初衷和初期发展趋势的分析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域外证券公司直投业务信息隔离机制经验 | 第18-20页 |
3.1 美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 | 第18页 |
3.2 英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 | 第18-19页 |
3.3 日本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 | 第19页 |
3.4 域外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经验分析 | 第19-20页 |
第4章 我国证券公司与直投子公司直投业务信息隔离机制 | 第20-27页 |
4.1 我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现状 | 第20-21页 |
4.1.1 信息隔离机制的法律规定 | 第20页 |
4.1.2 信息隔离机制的行政法规、规章的规定 | 第20-21页 |
4.1.3 中国证券从业协会对信息隔离机制的规定 | 第21页 |
4.2 我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3页 |
4.2.1 法律、法规、自律性规范的构成比例不合理 | 第21-22页 |
4.2.2 内容上原则性规定较多,而具体规则性要求较少 | 第22-23页 |
4.3 在法律上建构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23-27页 |
4.3.1 必要性 | 第23-25页 |
4.3.2 可行性 | 第25-27页 |
第5章 证券公司直投业务信息隔离机制的法律建构 | 第27-30页 |
5.1 对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信息隔离机制进行专门立法 | 第27页 |
5.2 调整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自律规范的构成比例 | 第27-28页 |
5.2.1 加大法律法规在隔离机制构成中的比例 | 第27-28页 |
5.2.2 充分发挥部门规章的规范作用,减少原则性、宽泛化的自律规范 | 第28页 |
5.3 提升信息隔离机制规则的严厉程度,立法奖励完善信息隔离机制的行为 | 第28-29页 |
5.3.1 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| 第28-29页 |
5.3.2 立法明确信息隔离墙在特定领域特定条件下的抗辩效力 | 第29页 |
5.4 立法明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信息隔离机制的监管责任 | 第29-30页 |
5.4.1 完整构建监管体系,更加注重外部监督 | 第29页 |
5.4.2 明确监管责任,确定监管不利的惩戒办法 | 第29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后记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