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Summary | 第4页 |
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噬菌体对抗多重耐药病原体的生物工具 | 第8-9页 |
1.2 噬菌体的发现到应用 | 第9-10页 |
1.3 噬菌体疗法 | 第10-11页 |
1.4 噬菌体展示 | 第11-12页 |
1.5 γ噬菌体DNA复制及裂解性 | 第12-13页 |
1.5.1 λ噬菌体DNA复制 | 第12-13页 |
1.5.2 γ噬菌体裂解性 | 第13页 |
1.6 T4噬菌体DNA复制及裂解性 | 第13-15页 |
1.6.1 T4噬菌体DNA复制 | 第13-14页 |
1.6.2 T4噬菌体裂解性 | 第14-15页 |
1.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5页 |
1.8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8.1 噬菌体的分离选择 | 第15页 |
1.8.2 噬菌体生化特性及基因组研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纯化 | 第17-25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.1 材料 | 第17-18页 |
2.1.2 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2 结果 | 第20-23页 |
2.2.1 噬菌体的分离结果 | 第20-21页 |
2.2.2 噬菌体的纯化 | 第21页 |
2.2.3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| 第21页 |
2.2.4 噬菌体宿主范围筛选 | 第21-22页 |
2.2.5 噬菌体的体外裂解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2.6 噬菌体的常规稀释度(RTD)的测定 | 第23页 |
2.2.7 强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 | 第23页 |
2.3 讨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噬菌体LZZ-17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25-30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1.1 材料 | 第25页 |
3.1.2 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2 结果 | 第26-28页 |
3.2.1 噬菌体的最适生长温度 | 第26页 |
3.2.2 噬菌体热稳定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.3 噬菌体最适PH值分析 | 第27页 |
3.2.4 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结果 | 第27-28页 |
3.2.5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| 第28页 |
3.2.6 噬菌体保存方法比较结果 | 第28页 |
3.3 讨论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噬菌体LZZ-17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研究 | 第30-43页 |
4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0-33页 |
4.1.1 材料 | 第30页 |
4.1.2 方法 | 第30-31页 |
4.1.3 LZZ-17全基因组Illumina Hise测序 | 第31-33页 |
4.2 结果 | 第33-41页 |
4.2.1 组装结果评估 | 第33页 |
4.2.2 噬菌体LZZ-17基因组结构的一般特征 | 第33页 |
4.2.3 噬菌体LZZ-17基因组ORF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.4 噬菌体全基因注释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2.5 噬菌体LZZ-17系统发生树分析 | 第38页 |
4.2.6 噬菌体LZZ-17裂解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7 噬菌体LZZ-17突变位点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3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-5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