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开敞海域水环境容量的如东河口污染控制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7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8-14页 |
| 1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1.4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与环境现状 | 第17-42页 |
| 2.1 地形地貌 | 第17-18页 |
| 2.2 海洋水动力条件 | 第18-19页 |
| 2.3 海洋环境现状 | 第19-28页 |
| 2.4 污染源调查 | 第28-42页 |
| 第3章 总量控制方法研究 | 第42-51页 |
| 3.1 基本概念 | 第42页 |
| 3.2 研究方案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3.3 污染物扩散场及混合区研究 | 第43-47页 |
| 3.4 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3.5 总量控制研究方法确定 | 第49-51页 |
| 第4章 如东潮流和水质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1-61页 |
| 4.1 数学模型 | 第51-54页 |
| 4.2 计算区域和网格 | 第54-55页 |
| 4.3 地形资料 | 第55-56页 |
| 4.4 模型验证 | 第56-61页 |
| 第5章 如东主要河口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优化调控 | 第61-79页 |
| 5.1 水质控制目标确定 | 第61-63页 |
| 5.2 平衡稳定扩散场计算及混合区确定 | 第63-67页 |
| 5.3 海洋环境容量确定 | 第67-70页 |
| 5.4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| 第70-76页 |
| 5.5 方案比选与优化调控措施 | 第76-79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6.1 结论 | 第79-80页 |
| 6.2 创新点 | 第80页 |
| 6.3 展望 | 第80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