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复合材料论文--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

炭/炭复合材料制动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前言第10-13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-34页
    2.1 碳的晶体结构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碳的化学键及晶体结构(金刚石、石墨)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多晶体碳的晶体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炭/炭复合材料的制造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炭纤维坯体制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增密工艺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2.3 三种基体炭前驱体及其热解过程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树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沥青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碳氢气体第24-25页
    2.4 纵向压缩破坏机理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压缩破坏方式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压缩褶皱破坏机理第27-28页
    2.5 层间剪切(ILSS)破坏机理第28页
    2.6 石墨—炭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第28-29页
    2.7 炭/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低能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摩擦条件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制动摩擦磨损行为第32-34页
第3章 制动用炭/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显微结构第34-51页
    3.1 原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制备第35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准三维针刺毡的制备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化学气相渗透(CVI)增密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树脂浸渍-炭化增密第41-44页
    3.3 显微结构第44-49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9-51页
第4章 制动用炭/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第51-59页
    4.1 显微结构及断口形貌观察第51-52页
    4.2 微观结构参数(石墨化度)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激光喇曼光谱分析第53页
    4.3 导热系数第53-54页
    4.4 密度和硬度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表现密度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洛氏硬度 HRA第55页
    4.5 力学性能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弯曲性能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层间剪切性能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压缩性能第56页
    4.6 制动摩擦性能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试验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试验参数第58-59页
第5章 制动用炭/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第59-86页
    5.1 三点弯曲性能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三点弯曲性能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弯曲断裂机理第61-65页
    5.2 “三点弯短棒”层间剪切性能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层间剪切性能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层间剪切断裂机理第67-69页
    5.3 纵向、横向压缩性能第6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纵向、横向压缩性能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载荷-位移曲线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压缩破坏机理第73-80页
    5.4 纤维含量和高温热处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力学性能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断裂机理第83-85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85-86页
第6章 制动用炭/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机理第86-116页
    6.1 三种热解基质炭材料的基本制动摩擦磨损性能第86-88页
    6.2 在不同刹车速度或刹车能量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粗糙层基质炭C/C复合材料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光滑层/树脂混合基质炭C/C复合材料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粗糙层热解基质炭结晶程度(石墨化度)的影响第92-94页
    6.3 在不同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第94-96页
    6.4 纤维含量对制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96-99页
    6.5 航空C/C刹车副惯性台模拟试验摩擦特性分析第99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刹车能量特性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刹车力矩/刹车压力特性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湿态刹车特性对比第102-104页
    6.6 摩擦面与磨屑的SEM观察第104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三种热解基质炭试样的SEM对比观察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刹车速度或制动能量对摩擦膜形成的影响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刹车压力对摩擦膜形成的影响第110-113页
    6.7 C/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分析第113-114页
    6.8 小结第114-116页
第7章 结论第116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27-130页
致谢第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功能脂质体在肺癌磁共振可视化诊疗中的研究
下一篇:配电系统馈线整体化暂态保护与分布智能故障定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