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31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7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7-23页 |
1.3 研究路线 | 第23-24页 |
1.4 研究结构 | 第24-26页 |
1.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26-29页 |
1.6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31-45页 |
2.1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阐释 | 第31-34页 |
2.2 西方经济学理论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| 第34-35页 |
2.3 中国学者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 | 第35-45页 |
2.3.1 正规与非正规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农村金融改革 | 第36-38页 |
2.3.2 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| 第38-40页 |
2.3.3 城市与工业的协调发展与农村金融改革 | 第40-42页 |
2.3.4 农村的收入分配和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| 第42-45页 |
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:实践与评判 | 第45-57页 |
3.1 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恢复与初步建立 | 第45-48页 |
3.2 体制改革对三位一体农村金融格局的强化 | 第48-50页 |
3.3 经济趋冷时期农村正规金融的收缩 | 第50-52页 |
3.4 以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为目标的农村金融改革 | 第52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 | 第57-77页 |
4.1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与特色 | 第57-66页 |
4.1.1 美国:高市场化程度的农村金融体系 | 第57-60页 |
4.1.2 法国:官民结合的农村金融模式 | 第60-62页 |
4.1.3 德国: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模式 | 第62-63页 |
4.1.4 日本:多方参与的混合型农村金融模式 | 第63-66页 |
4.2 新兴市场国家的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比较 | 第66-72页 |
4.2.1 印度:法律规制、政策环境与农村金融改革 | 第66-69页 |
4.2.2 韩国:新农村运动与农村金融改革 | 第69-70页 |
4.2.3 孟加拉国: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创新 | 第70-72页 |
4.3 国外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| 第72-77页 |
4.3.1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的经验 | 第72-74页 |
4.3.2 国外农业金融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| 第74-77页 |
第5章 结构转型约束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| 第77-104页 |
5.1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 | 第78-85页 |
5.1.1 决定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一般性因素 | 第78-80页 |
5.1.2 结构转型因素对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| 第80-85页 |
5.2 数据与指标 | 第85-89页 |
5.2.1 构建相关指标 | 第85-88页 |
5.2.2 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 | 第88-89页 |
5.3 实证研究 | 第89-10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4页 |
第6章 城市-工业体系非协调发展约束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| 第104-125页 |
6.1 工业化、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| 第104-107页 |
6.2 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非效率的原因 | 第107-111页 |
6.3 城市-工业体系非协调发展在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 | 第111-116页 |
6.4 回归模型和指标 | 第116-120页 |
6.5 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含义 | 第120-122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5页 |
第7章 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约束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| 第125-144页 |
7.1 农村收入分配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机制 | 第126-136页 |
7.1.1 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之间的一般联系 | 第126-133页 |
7.1.2 我国农村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 | 第133-136页 |
7.2 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136-141页 |
7.3 本章小结 | 第141-144页 |
第8章 全文总结及政策含义 | 第144-151页 |
8.1 总结 | 第144-146页 |
8.2 政策含义 | 第146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60页 |
后记 | 第160-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