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3-4页 |
中文摘要 | 第4-7页 |
目录 | 第7-11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1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农村城镇化概述 | 第15-31页 |
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一、 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| 第15-16页 |
二、 小城镇是农村城镇化的载体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我国农村城镇化简要回顾 | 第17-23页 |
一、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| 第17-19页 |
二、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历史回顾 | 第19-23页 |
第三节 农村城镇化的基本特点 | 第23-26页 |
一、 计划与市场二元动力机制 | 第23-24页 |
二、 农村城镇化滞后于农村工业化 | 第24-25页 |
三、 发展过于分散,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| 第25-26页 |
第四节 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| 第26-31页 |
一、 快速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 | 第26-28页 |
二、 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意义 | 第28-31页 |
第二章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研究综述 | 第31-41页 |
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机制研究 | 第31-37页 |
一、 国内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机制研究 | 第31-32页 |
二、 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城镇化土地配置机制 | 第32-36页 |
三、 国际城镇化土地配置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研究综述 | 第37-41页 |
一、 国内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研究状况 | 第37-39页 |
二、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研究趋势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农村城镇化中的土地配置问题 | 第41-56页 |
第一节 我国农村城镇化中的用地特点 | 第41-43页 |
一、 土地权属的交叉性 | 第41页 |
二、 用地结构的相对单一性 | 第41-42页 |
三、 经济利益的多元性 | 第42页 |
四、 用地对象的相对固定性 | 第42页 |
五、 土地资产价格相对较低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3-56页 |
一、 现行小城镇土地配置机制的评价 | 第43-45页 |
二、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5-52页 |
三、 我国小城镇土地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剖析 | 第52-56页 |
第四章 土地资源配置基本理论 | 第56-65页 |
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的实质 | 第56-58页 |
一、 土地资源的配置特征 | 第56-57页 |
二、 土地资源配置的实质:土地产权的流转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土地产权理论 | 第58-60页 |
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60-62页 |
第四节 地租理论 | 第62-63页 |
第五节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| 第63-65页 |
一、 土地系统理论 | 第64页 |
二、 生态经济理论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小城镇发展理论 | 第65-70页 |
第一节 我国小城镇发展机制 | 第65-69页 |
一、 城镇发展的一般理论 | 第65-68页 |
二、 我国小城镇发展机制 | 第68-69页 |
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与土地利用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小城镇发展中集体土地的流转 | 第70-78页 |
第一节 集体土地能否直接参与小城镇建设 | 第70-73页 |
一、 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70-72页 |
二、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创新需求的表现 | 第72-73页 |
第二节 集体土地在小城镇建设中如何流转 | 第73-78页 |
一、 流转形式与流转程序 | 第73-74页 |
二、 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 | 第74-75页 |
三、 流转的管理 | 第75-78页 |
第七章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的基本原则 | 第78-85页 |
第一节 耕地保护原则 | 第78-79页 |
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79-80页 |
第三节 公平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| 第80-81页 |
第四节 集约用地原则 | 第81页 |
第五节 因地制宜原则 | 第81-82页 |
第六节 农民权益保护原则 | 第82-83页 |
第七节 农村城镇化各要素同步转移原则 | 第83页 |
第八节 坚持土地公有制,完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制度 | 第83-85页 |
第八章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机制构建 | 第85-98页 |
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配置的几个实例 | 第85-89页 |
一、 “地滚地、地换地” | 第85-86页 |
二、 社区“股权生不增,死不减”以利流动 | 第86-87页 |
三、 用地指标统一管理、允许农民带农村建房指标进镇 | 第87-88页 |
四、 “使用权有偿流转,所有权作价入股” | 第88-89页 |
五、 建立小城镇用地储备中心,调节小城镇用地供需 | 第89页 |
第二节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 | 第89-94页 |
一、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| 第89-91页 |
二、 我国城镇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| 第91-92页 |
三、 小城镇土地配置中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——规划 | 第92-94页 |
第三节 多元化土地配置机制的构建 | 第94-98页 |
一、 小城镇多元化土地市场的建立 | 第94-95页 |
二、 构建多元化小城镇土地市场的对策与制度保障建设 | 第95-98页 |
第九章 小城镇土地空间配置决策模型——以河北省大河镇为例 | 第98-127页 |
第一节 大河镇基本情况 | 第98-100页 |
一、 自然条件 | 第98-99页 |
二、 社会经济条件 | 第99页 |
三、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99-100页 |
第二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预测 | 第100-104页 |
一、 大河镇人口预测 | 第100-102页 |
二、 经济发展预测 | 第102-104页 |
第三节 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方向决策模型的建立 | 第104-112页 |
一、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05页 |
二、 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105-106页 |
三、 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| 第106页 |
四、 大河镇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方向的决策 | 第106-112页 |
第四节 城镇用地空间配置规模决策模型 | 第112-123页 |
一、 城镇用地的总量配置决策模型 | 第112-118页 |
二、 大河镇城镇用地结构决策模型 | 第118-123页 |
第五节 大河镇发展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构建 | 第123-127页 |
一、 大河镇镇区发展用地配置思路 | 第123-126页 |
二、 大河镇镇区发展用地配置对策 | 第126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32页 |
后记 | 第135-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