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9-22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9页 |
四、研究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五、研究重点与难点 | 第20-22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探究 | 第22-50页 |
一、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2-42页 |
(一)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石 | 第22-28页 |
(二)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党建科学化相关论述 | 第28-39页 |
(三)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借鉴 | 第39-42页 |
二、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| 第42-46页 |
(一)科学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 | 第42-43页 |
(二)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 | 第43-44页 |
(三)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 | 第44-46页 |
三、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要特征 | 第46-50页 |
(一)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| 第47页 |
(二)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| 第47-48页 |
(三)过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| 第48-49页 |
(四)系统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| 第49-50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考察 | 第50-74页 |
一、大学生党的建设的简要历程 | 第50-68页 |
(一)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学生党的建设 | 第50-55页 |
(二)建国以来的大学生党的建设 | 第55-68页 |
二、大学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| 第68-72页 |
(一)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| 第69页 |
(二)以培养高素质党员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| 第69-70页 |
(三)以密切与学生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| 第70-71页 |
(四)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| 第71-72页 |
三、大学生党的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 | 第72-74页 |
(一)大学生党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| 第72-73页 |
(二)大学生党建必须遵循立德树人基本规律 | 第73页 |
(三)大学生党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| 第73-74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审视 | 第74-89页 |
一、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成绩 | 第74-81页 |
(一)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| 第74-76页 |
(二)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逐渐规范 | 第76-78页 |
(三)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渐成体系 | 第78-81页 |
二、大学生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| 第81-85页 |
(一)建设理念片面化 | 第81页 |
(二)方式方法的形式化 | 第81-84页 |
(三)制度建设的内卷化 | 第84页 |
(四)考核评价的低质化 | 第84-85页 |
三、制约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因素剖析 | 第85-89页 |
(一)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带来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(二)党建工作转型带来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(三)党建队伍能力低带来的影响 | 第87-89页 |
第四章 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| 第89-108页 |
一、提高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遵循的原则 | 第89-91页 |
(一)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| 第89页 |
(二)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原则 | 第89-90页 |
(三)整体与局部相促进的原则 | 第90页 |
(四)渐进与突破相协调的原则 | 第90-91页 |
二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| 第91-94页 |
(一)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| 第91-92页 |
(二)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武装 | 第92-93页 |
(三)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学习借鉴 | 第93-94页 |
三、坚持以科学制度为保障 | 第94-102页 |
(一)健全严密的科学制度体系 | 第94-96页 |
(二)构建科学管用的领导体制 | 第96-97页 |
(三)完善科学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 | 第97-102页 |
四、坚持以科学方法促推进 | 第102-108页 |
(一)继承发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方法 | 第103-104页 |
(二)借鉴其他组织管理经验 | 第104-105页 |
(三)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员培育方式 | 第105-106页 |
(四)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手段 | 第106-108页 |
结语 | 第108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4页 |
后记 | 第114-116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