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1页 |
1 前言 | 第12-20页 |
1.1 土槿皮乙酸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1.1 土槿皮乙酸医用抑菌及抗肿瘤机理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1.2 土槿皮乙酸农用抑菌研究概况 | 第13页 |
1.2 杀(抑)菌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1.2.1 农用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2.2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3 转录组测序及在农药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3.1 转录组测序 | 第16-17页 |
1.3.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农药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8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8页 |
2.1 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1.1 供试菌株 | 第20页 |
2.1.2 供试试剂及试剂配制 | 第20-21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1-28页 |
2.2.1 孢子悬浮液制备 | 第21页 |
2.2.2 药剂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测定 | 第21页 |
2.2.3 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 | 第21-22页 |
2.2.4 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的培养与药剂处理 | 第22页 |
2.2.5 芒果炭疽病菌菌株总RNA提取、质量检测及测序 | 第22-23页 |
2.2.6 cDNA文库构建及Illumina测序 | 第23页 |
2.2.7 原始数据过滤 | 第23页 |
2.2.8 转录组拼接、组装 | 第23-24页 |
2.2.9 Unigene功能注释 | 第24页 |
2.2.10 表达量及表达差异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11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12 样品总RNA提取及反转录合成cDNA | 第26页 |
2.2.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26页 |
2.2.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26-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56页 |
3.1 药剂处理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核分裂的影响 | 第28-33页 |
3.1.1 药剂处理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1.2 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正常萌发过程中核相动态变化 | 第28-30页 |
3.1.3 CBM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核分裂的影响 | 第30页 |
3.1.4 PAB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核分裂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3.2 芒果炭疽病菌总RNA质量检测 | 第33-34页 |
3.3 转录组测序质量评估 | 第34-39页 |
3.3.1 原始数据整理、过滤和质量评估 | 第34-35页 |
3.3.2 转录组拼接结果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4 Unigene功能注释 | 第39-42页 |
3.4.1 Nr数据库注释 | 第39-40页 |
3.4.2 GO功能注释 | 第40-41页 |
3.4.3 COG数据库注释 | 第41-42页 |
3.4.4 KEGG功能注释 | 第42页 |
3.5 Unigene差异表达分析 | 第42-48页 |
3.5.1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5.2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功能富集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6 qRT-PCR验证 | 第48-50页 |
3.7 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| 第50-56页 |
4 讨论 | 第56-62页 |
4.1 PAB对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过程核分裂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2 PAB与CBM诱导对芒果炭疽病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3 PAB可能抑菌靶基因的筛选和讨论 | 第58-60页 |
4.3.1 β-微管蛋白基因(TUB1) | 第58-59页 |
4.3.2 细胞分裂调控蛋白基因(Cdc6) | 第59页 |
4.3.3 TypeⅡB DNA拓扑异构酶基因(topoⅡB) | 第59-60页 |
4.4 展望 | 第60-62页 |
5 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6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