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汉康陵遗址保护研究初探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·南汉二陵历史概况 | 第13页 |
·南汉二陵保护概况 | 第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遗址保护政策 | 第13-14页 |
·遗址保护设计研究 | 第14页 |
·南汉二陵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及框架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篇章结构 | 第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2 大遗址保护研究 | 第20-40页 |
·大遗址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大遗址的范畴 | 第21-23页 |
·遗址本体与大遗址区的界定 | 第21-22页 |
·大遗址区的定义范畴 | 第22-23页 |
·国内目前大遗址情况 | 第23-24页 |
·大遗址登录情况 | 第23页 |
·重点保护大遗址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·康陵遗址保护相关法律宪章文件 | 第24-25页 |
·国内法律法规文件 | 第24页 |
·国内外宪章公约文件 | 第24-25页 |
·近年来国内学术环境 | 第25-26页 |
·遗址保护方法分类 | 第26-29页 |
·现状保护 | 第27页 |
·回填保护 | 第27-28页 |
·展示性保护 | 第28-29页 |
·国外遗址保护案例 | 第29-32页 |
·国内遗址保护案例 | 第32-34页 |
·广州遗址保护案例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40页 |
3 南汉康陵遗址保护现状 | 第40-58页 |
·宏观规划背景 | 第40-45页 |
·小谷围区位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康陵环境历史沿革 | 第41-42页 |
·广州地区气候环境 | 第42-43页 |
·小谷围现状交通条件 | 第43页 |
·小谷围土地利用规划 | 第43-44页 |
·康陵现状保护环境条件 | 第44-45页 |
·康陵遗址本体构成 | 第45-51页 |
·不可移动文物 | 第45-51页 |
·康陵遗址现状保护状况 | 第51-56页 |
·文物四有情况 | 第51-53页 |
·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 | 第53-56页 |
·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 | 第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4 南汉康陵文物价值评估 | 第58-81页 |
·历史价值 | 第58-64页 |
·南汉国史浅述 | 第58-60页 |
·墓主刘龑生平浅述 | 第60-62页 |
·南汉时期岭南发展的三大成就 | 第62-64页 |
·康陵历史价值小结 | 第64页 |
·科学与艺术价值 | 第64-78页 |
·帝王陵墓制度发展简史 | 第64-69页 |
·唐代的帝王陵寝制度 | 第69-70页 |
·五代十国陵墓遗址对比 | 第70页 |
·陵墓选址 | 第70页 |
·地宫用材与装饰 | 第70-73页 |
·地宫内主室形状、数量及布局 | 第73-75页 |
·南汉康陵陵墓制度浅析 | 第75-77页 |
·科学与艺术价值小结 | 第77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81页 |
5 南汉康陵保护方式选定 | 第81-96页 |
·保护总体规划 | 第81-83页 |
·规划原则的制定 | 第81页 |
·规划目标的制定 | 第81-82页 |
·基本对策的制定 | 第82-83页 |
·遗址保护社会条件分析 | 第83-87页 |
·康陵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83-84页 |
·康陵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必要性分析 | 第84-87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概述 | 第87-92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义 | 第87-88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类型 | 第88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 | 第88-90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职能 | 第90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用地性质 | 第90-91页 |
·考古遗址公园的资源条件 | 第91-92页 |
·遗址本体保护措施选定 | 第92-94页 |
·康陵保护主要存在问题 | 第92页 |
·存在问题可能产生的破坏 | 第92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6 南汉康陵保护规划设计 | 第96-116页 |
·南汉康陵的保护区划 | 第96-100页 |
·南汉康陵保护范围 | 第96-97页 |
·南汉康陵建设控制地带 | 第97-98页 |
·南汉康陵环境协调区 | 第98-100页 |
·周边环境整治措施 | 第100-101页 |
·康陵用地性质修改 | 第101页 |
·其它规划 | 第101-103页 |
·道路修建改建规划 | 第101页 |
·展示规划 | 第101-102页 |
·游客容量控制 | 第102-103页 |
·电力电讯规划 | 第103页 |
·消防与安防技防规划 | 第103页 |
·南汉康陵陵墓本体的保护措施 | 第103-105页 |
·遗址本体防水及加固 | 第103-105页 |
·遗址整体防水排水 | 第105页 |
·墙垣、角阙和陵前磉墩的保护措施 | 第105页 |
·遗址展示方式 | 第105-114页 |
·回填保护及上盖保护展示 | 第106-110页 |
·复原展示保护 | 第110-114页 |
·加强监管和维护 | 第114页 |
·管理原则 | 第114页 |
·管理内容 | 第1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4-116页 |
7 结论 | 第116-119页 |
·研究方法及内容整理 | 第117页 |
·前期研究 | 第117页 |
·项目开展 | 第117页 |
·研究不足之处 | 第117页 |
·展望 | 第117-119页 |
8 参考文献 | 第119-123页 |
9 附录 | 第123-134页 |
·南汉康陵遗存清单 | 第123-127页 |
·可移动文物 | 第123-126页 |
·不可移动文物 | 第126-127页 |
·南汉康陵哀册文碑 | 第127-129页 |
·市域内其它南汉时期文物 | 第129-130页 |
·前期设计草图 | 第130-131页 |
·图表目录 | 第131-134页 |
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34-135页 |
11 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附件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