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(一) 研究框架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(一) 外商直接投资 | 第11-12页 |
(二) 能源强度 | 第12页 |
四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五、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(一) 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(二) 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| 第16-22页 |
一、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规模效应 | 第16-17页 |
二、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结构效应 | 第17-19页 |
三、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技术效应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强度现状 | 第22-36页 |
一、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| 第22-29页 |
(一)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| 第22-23页 |
(二)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| 第23-24页 |
(三)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| 第24-26页 |
(四)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 | 第26-28页 |
(五)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 | 第28-29页 |
二、安徽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现状 | 第29-36页 |
(一) 安徽省能源消费现状 | 第29-33页 |
(二) 安徽省能源强度现状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8页 |
一、安徽省能源强度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因素分解 | 第36-40页 |
(一) 模型的选择 | 第36-38页 |
(二) 数据来源 | 第38页 |
(三) 计算过程与结果 | 第38-39页 |
(四)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9-40页 |
二、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能源强度的影响—基于脉冲响应的分析 | 第40-48页 |
(一) 脉冲响应函数 | 第41页 |
(二)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| 第41-42页 |
(三) 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| 第42页 |
(四) 脉冲响应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8页 |
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8-54页 |
一、主要结论 | 第48页 |
二、政策建议 | 第48-54页 |
(一) 从投资、区域、方式三个方面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 | 第48-50页 |
(二) 优化产业结构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能源强度 | 第50-52页 |
(三) 加强和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 | 第52页 |
(四) 优化全省能源布局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