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树林耐酸微生物分离纯化条件优化研究 | 第2-29页 |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Abbreviation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实验材料 | 第10-12页 |
1.1 试剂和材料 | 第10页 |
1.2 仪器和设备 | 第10-11页 |
1.3 显色剂与培养基配方 | 第11-12页 |
1.3.1 TLC显色剂配方 | 第11页 |
1.3.2 培养基配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12-15页 |
2.1 样品来源及预处理 | 第12-13页 |
2.1.1 样品来源 | 第12页 |
2.1.2 样品预处理 | 第12-13页 |
2.1.3 样品p H的测定 | 第13页 |
2.2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| 第13-14页 |
2.2.1 菌株的分离 | 第13页 |
2.2.2 菌株的纯化 | 第13-14页 |
2.2.3 菌株的保藏 | 第14页 |
2.3 菌株排重 | 第14-15页 |
2.3.1 形态学筛选 | 第14页 |
2.3.2 薄层色谱法(TLC)筛选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15-21页 |
3.1 菌株保藏结果 | 第15-18页 |
3.2 菌株形态电子档案建立 | 第18页 |
3.3 菌株来源统计 | 第18-21页 |
3.3.1 预处理方法及菌株统计 | 第18-19页 |
3.3.2 p H及菌株统计 | 第19页 |
3.3.3 培养基及菌株统计 | 第19-20页 |
3.3.4 稀释梯度及菌株统计 | 第20-21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21-26页 |
结论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9页 |
四叶参(四地)水提物对溴隐亭诱导产后缺乳大鼠的催乳作用研究 | 第29-52页 |
摘要 | 第29-30页 |
abstract | 第30-32页 |
引言 | 第32-33页 |
第一章 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1 主要试剂和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2 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34-36页 |
2.1 分组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2 造模及给药方法 | 第35页 |
2.3 体重测量及泌乳量的计算方法 | 第35页 |
2.4 催乳素(PRL)的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5 乳腺及垂体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 | 第36页 |
2.6 统计学分析 | 第36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36-41页 |
3.1 母鼠 3h泌乳量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2 仔鼠体重变化率结果 | 第37-38页 |
3.3 催乳素的测定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4 光镜下乳腺及垂体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| 第39-41页 |
3.4.1 光镜下乳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39-40页 |
3.4.2 光镜下垂体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1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综述 | 第52-65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