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前景 | 第9-14页 |
1.2.1 微电网定义及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微电网示范工程 | 第12-14页 |
1.3 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 | 第14-17页 |
1.3.1 微源并网控制策略概况 | 第14-15页 |
1.3.2 微电网组网协调控制策略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3.3 微电网电压控制与无功分配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微源并网控制策略及微电网无功调节方法研究 | 第19-35页 |
2.1 逆变型微源并网基本控制方法 | 第19-26页 |
2.1.1 基于dq0旋转坐标系的内环控制器设计 | 第20-22页 |
2.1.2 外环控制器设计 | 第22-25页 |
2.1.2.1 PQ控制 | 第22-23页 |
2.1.2.2 V/f控制 | 第23页 |
2.1.2.3 下垂控制 | 第23-25页 |
2.1.3 微源基本控制策略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2 微电网协调控制中无功/电压特性分析及调节方法 | 第26-33页 |
2.2.1 微电网典型运行控制策略及其无功/电压控制特性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2.1.1 主从控制模式 | 第26-28页 |
2.2.1.2 对等控制模式 | 第28-30页 |
2.2.2 微电网无功/电压控制措施 | 第30-33页 |
2.2.2.1 单个微源并网电压无功控制 | 第31页 |
2.2.2.2 多微源无功协调控制 | 第31-3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单个微源并网电压控制及其无功容量提高 | 第35-47页 |
3.1 微源并网电压水平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 基于改进电压环控制策略的光伏并网方法 | 第36-39页 |
3.2.1 传统光伏并网控制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2.2 改进并网电压控制策略 | 第37-38页 |
3.2.3 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基于拓扑结构改进的光伏并网控制策略 | 第39-45页 |
3.3.1 并联逆变器无功功率分配策略 | 第40页 |
3.3.2 集成电流谐波治理功能的并联逆变器并网控制方法 | 第40-42页 |
3.3.3 集成电压治理功能的串联逆变器控制方法 | 第42页 |
3.3.4 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不依赖通信的多微源协调无功分配 | 第47-63页 |
4.1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功率分配特性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1.1 多微源并联环流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1.2 电压/无功下垂特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 基于复合虚拟阻抗自适应下垂系数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| 第51-56页 |
4.2.1 虚拟阻抗原理及实现 | 第51-52页 |
4.2.2 改进复合虚拟阻抗下垂控制策略 | 第52-56页 |
4.3 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3.1 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| 第56页 |
4.3.2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| 第56-58页 |
4.4 仿真验证及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依赖通信的多微电网系统电压/功率在线调控策略 | 第63-75页 |
5.1 多微电网系统分层协调调度架构和控制策略 | 第63-64页 |
5.2 电压灵敏度分析法 | 第64-65页 |
5.3 基于电压灵敏度分析的多微电网功率综合控制 | 第65-69页 |
5.3.1 约束条件 | 第65-67页 |
5.3.2 改进粒子群算法 | 第67-68页 |
5.3.3 多微电网有功-无功综合优化 | 第68-69页 |
5.4 仿真验证及分析 | 第69-7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75-76页 |
6.2 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附录 | 第83-9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