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13页 |
(一)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(二)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| 第8-11页 |
(三)本文的内容与框架 | 第11-12页 |
(四)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一、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| 第13-16页 |
(一)货币政策目标及其有效性分析 | 第13页 |
(二)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有效性分析 | 第13-14页 |
(三)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分析 | 第14-16页 |
二、2008—2015 年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有效性分析 | 第16-23页 |
(一)2008—2015 年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| 第16-18页 |
(二)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有效性 | 第18-23页 |
三、2008—2015 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| 第23-30页 |
(一)模型选择 | 第23页 |
(二)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| 第23页 |
(三)“政策工具——中介目标”的实证检验 | 第23-26页 |
(四)“中介目标——最终目标”的实证检验 | 第26-28页 |
(五)结论 | 第28-30页 |
四、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| 第30-33页 |
(一)2008—2015 年国际经济形势 | 第30-31页 |
(二)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| 第31-33页 |
五、相关政策建议 | 第33-38页 |
(一)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| 第33页 |
(二)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 | 第33-34页 |
(三)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| 第34-35页 |
(四)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 | 第35页 |
(五)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沟通协调 | 第35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