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思路、方法及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| 第16-22页 |
2.1 开放获取及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内涵 | 第16-18页 |
2.1.1 开放获取 | 第16页 |
2.1.2 开放获取政策 | 第16-17页 |
2.1.3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 | 第17-18页 |
2.2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必要性 | 第18-19页 |
2.2.1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解决机构政策彼此冲突 | 第18-19页 |
2.2.2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保障开放获取健康发展 | 第19页 |
2.3 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可行性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3.1 开放获取经验成果的支撑 | 第19-20页 |
2.3.2 开放获取内在动力充足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国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分析 | 第22-33页 |
3.1 发达国家开放获取的政策体系分析 | 第22-27页 |
3.1.1 美国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1.2 英国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1.3 日本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 发展中国家开放获取的政策体系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乌克兰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2 韩国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3 印度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29页 |
3.3 国际开放获取的政策体系解读 | 第29-33页 |
3.3.1 发达国家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.2 发展中国家开放获取的政策体系解读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基础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1 国内现有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1.1 中国科学院开放获取政策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1.2 国家自然基金、社科基金政策分析 | 第35页 |
4.2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解读 | 第35-37页 |
4.2.1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发展亮点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.2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4.3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目标及原则 | 第37-40页 |
4.3.1 国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目标 | 第37-38页 |
4.3.2 国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原则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的建设策略 | 第40-52页 |
5.1 国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图例 | 第40-44页 |
5.1.1 对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图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1.2 国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发展方向 | 第43-44页 |
5.2 国内开放获取政策体系构建层次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2.1 国家层面开放获取政策 | 第44-45页 |
5.2.2 机构层面开放获取政策 | 第45-46页 |
5.2.3 个人层面开放获取政策 | 第46-47页 |
5.3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| 第47-50页 |
5.3.1 政府构建的开放获取政策 | 第47-48页 |
5.3.2 图书馆开放获取政策的实施 | 第48页 |
5.3.3 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的政策制定 | 第48-50页 |
5.4 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体系的建设分析 | 第50-52页 |
结束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致谢 | 第58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