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关于列车荷载振动影响方面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2 关于混凝土材料损伤方面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2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.2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 | 第14-27页 |
2.1 概述 | 第14页 |
2.2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基本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2.1 损伤变量和有效应力 | 第15页 |
2.2.2 应变等价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3 混凝土损伤模型简介 | 第16-22页 |
2.3.1 常见混凝土损伤模型 | 第16-20页 |
2.3.2 我国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建议的表达式 | 第20-22页 |
2.4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建立 | 第22-26页 |
2.4.1 弹塑性材料的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4.2 屈服准则与势函数 | 第23-25页 |
2.4.3 拉、压损伤分离与损伤演化方程 | 第25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损伤模型数值程序实现及验证 | 第27-44页 |
3.1 损伤模型应力更新算法 | 第27-34页 |
3.1.1 弹性预测 | 第29-30页 |
3.1.2 塑性修正 | 第30-32页 |
3.1.3 损伤修正 | 第32-34页 |
3.1.4 应力更新 | 第34页 |
3.2 FLAC3D二次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| 第34-39页 |
3.2.1 FLAC3D简介 | 第34-35页 |
3.2.2 FLAC3D二次开发环境 | 第35页 |
3.2.3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| 第35-37页 |
3.2.4 程序开发流程和结果 | 第37-39页 |
3.3 损伤模型验证 | 第39-42页 |
3.3.1 单轴拉伸 | 第39-40页 |
3.3.2 单轴压缩 | 第40-41页 |
3.3.3 循环拉伸 | 第41-42页 |
3.3.4 循环压缩 | 第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损伤理论的高速铁路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| 第44-81页 |
4.1 高速铁路隧道结构 | 第44-46页 |
4.2 FLAC3D动力计算理论 | 第46-48页 |
4.2.1 结构体系振动方程 | 第46页 |
4.2.2 阻尼机制 | 第46-47页 |
4.2.3 模型动力边界条件 | 第47-48页 |
4.3 高速列车荷载 | 第48-50页 |
4.4 计算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4.1 计算单元及网格划分 | 第50-51页 |
4.4.2 材料参数 | 第51-52页 |
4.4.3 计算步骤 | 第52页 |
4.5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| 第52-79页 |
4.5.1 不同本构模型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5.2 不同行车速度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| 第55-74页 |
4.5.3 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4-7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1-82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