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1页 |
§1.1 数字通信模型 | 第7-8页 |
§1.2 信道编码的发展概述 | 第8-9页 |
§1.3 论文内容安排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线性码及LDPC码 | 第11-27页 |
§2.1 码与线性码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§2.2 线性码的生成矩阵 | 第12页 |
§2.3 对偶码与校验矩阵 | 第12-14页 |
§2.4 线性码的编码 | 第14页 |
§2.5 LDPC码与QC-LDPC码 | 第14-16页 |
§2.6 LDPC码的表示 | 第16-18页 |
§2.6.1 Tanner图 | 第16-17页 |
§2.6.2 度分布 | 第17-18页 |
§2.7 LDPC码的环 | 第18-19页 |
§2.8 LDPC码的构造 | 第19-24页 |
§2.8.1 随机构造法 | 第19-21页 |
§2.8.2 结构化构造法 | 第21-24页 |
§2.9 LDPC码的编码 | 第24页 |
§2.10 LDPC码的译码 | 第24-25页 |
§2.11 LDPC码的性能分析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几类QC-LDPC码的构造 | 第27-43页 |
§3.1 基于特殊序列的构造 | 第29-34页 |
§3.1.1 基于自然数序列构造1 | 第29-30页 |
§3.1.2 基于自然数序列构造2 | 第30-32页 |
§3.1.3 逐步最小值算法构造 | 第32-34页 |
§3.2 基于欧氏几何的构造 | 第34-40页 |
§3.2.1 EG-LDPC码 | 第34-35页 |
§3.2.2 构造围长至少为8的EG-LDPC码 | 第35-38页 |
§3.2.3 构造围长至少为10的EG-LDPC码 | 第38-40页 |
§3.3 仿真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四章 全文总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4页 |
附录一 | 第47-48页 |
附录二 | 第48-51页 |
附录三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