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研究述评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.2 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| 第18-30页 |
2.1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是根本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2.1.1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| 第18-20页 |
2.1.2 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社会根源 | 第20-22页 |
2.2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是重要保障 | 第22-30页 |
2.2.1 建国初期"绿化祖国"目标的提出 | 第22-23页 |
2.2.2 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 | 第23-24页 |
2.2.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| 第24-25页 |
2.2.4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 | 第25-28页 |
2.2.5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发展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| 第30-52页 |
3.1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 | 第31-33页 |
3.1.1 自身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制约 | 第31-32页 |
3.1.2 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制约 | 第32-33页 |
3.2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| 第33-39页 |
3.2.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| 第33-35页 |
3.2.2 生态发展原则有效贯彻 | 第35-36页 |
3.2.3 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不断健全 | 第36-38页 |
3.2.4 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| 第38-39页 |
3.3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| 第39-43页 |
3.3.1 人与野生动物矛盾突出 | 第39-40页 |
3.3.2 以资源依赖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隐患 | 第40-42页 |
3.3.3 旅游业发展造成的压力 | 第42-43页 |
3.4 藏传佛教宗教文化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| 第43-52页 |
3.4.1 藏传佛教对藏区人民生态理念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3.4.2 藏传佛教习俗对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第4章 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 | 第52-66页 |
4.1 以精准扶贫为契机,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| 第52-55页 |
4.1.1 利用当地生态资源,发展绿色农牧业 | 第53-54页 |
4.1.2 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载体,发展生态旅游业 | 第54-55页 |
4.2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,维护藏区人民利益 | 第55-57页 |
4.3 加强生态政府建设,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| 第57-60页 |
4.3.1 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,完善生态建设职能 | 第58-59页 |
4.3.2 增强乡镇基层政府的生态服务功能 | 第59-60页 |
4.4 合理引导藏传佛教,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 | 第60-63页 |
4.4.1 团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,宣传科学生态理论 | 第61-62页 |
4.4.2 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开展科学的生态实践 | 第62-63页 |
4.5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,提高藏区人民生态意识 | 第63-66页 |
4.5.1 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生态文明理论素养的培养 | 第63-64页 |
4.5.2 充分发挥学校生态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| 第64-65页 |
4.5.3 探索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方式 | 第65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