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缩略词索引表 | 第6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1-17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7-2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1.1 细胞株 | 第17页 |
1.2 实验药物 | 第17-18页 |
1.3 实验试剂 | 第18-19页 |
1.4 实验仪器 | 第19页 |
1.5 主要溶液和培养液配置 | 第19-2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1 细胞培养 | 第20页 |
2.2 P物质致敏造模条件探究 | 第20页 |
2.3 雷公藤红素干预条件探究 | 第20页 |
2.4 雷公藤红素对P物质致敏的肥大细胞复活效应探究 | 第20页 |
2.5 PI3K/AKT/GSK3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 | 第20-21页 |
2.6 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| 第21页 |
2.7 qPCR检测基因相对表达量 | 第21-23页 |
2.8 流式蛋白术检测蛋白表达 | 第23页 |
2.9 统计学方法 | 第23-24页 |
结果 | 第24-29页 |
1 最佳P物质致敏条件 | 第24页 |
2 雷公藤干预条件确定 | 第24-25页 |
3 雷公藤红素的量效作用 | 第25-26页 |
4 PI3K/AKT/GSK3β通路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5 PI3K/AKT/GSK3β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讨论 | 第29-33页 |
1. 非免疫途径致敏肥大细胞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2. 雷公藤红素对肥大细胞P815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 致敏肥大细胞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 | 第30页 |
4. 致敏肥大细胞中GPCR介导的信号调控 | 第30-31页 |
5. 致敏肥大细胞中PI3K/AKT/GSK3β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 | 第31-33页 |
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37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