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晋北内长城沿线古村镇民俗文化保护研究--以雁门重镇阳明堡为个案

中文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选题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主要概念第17-19页
第一章 晋北内长城沿线阳明堡古镇的形成与变迁第19-30页
    1.1 明代的内长城及雁门关的地位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明代内外长城的划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雁门关的地理形势与防御工程第21-23页
    1.2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形成与发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阳明堡的雏形与堡名的由来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北宋阳明堡的正式形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明代阳明堡的大发展第25-26页
    1.3 阳明堡由军事重镇向商业集镇的演变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雁门商道的功能与地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清代阳明堡演变为商业集镇第29-30页
第二章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民俗生活与民俗信仰第30-42页
    2.1 军事战争对阳明堡古镇民俗生活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对物质生产和生活民俗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对岁时节日和游戏娱乐民俗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民俗生活中的屈辱记忆第32页
    2.2 阳明堡古镇的庙会文化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普渡寺为庙会的形成提供条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“送子奶奶”信仰促使庙会的形成第34-37页
    2.3 阳明堡古镇的“羊舌信仰”文化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从祈雨传说到“神人信仰”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由晋国贤臣到“圣人崇拜”第39-42页
第三章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家族文化与商业文化第42-52页
    3.1 阳明堡古镇的家族文化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刘氏与贾氏家谱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刘氏宗祠与祖茔第45-48页
    3.2 阳明堡古镇的商业文化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阳明堡王里道“刘缸房”的兴衰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阳明堡贾氏“二斋铺”与“天福楼”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阳明堡商号、当铺、钱庄中形成的商业文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边关商贸对阳明堡民俗生活的影响第51-52页
第四章 雁门文化圈视域下阳明堡民俗文化的多维保护模式第52-64页
    4.1 阳明堡古镇民俗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民众缺乏民俗文化保护的正确观念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学者缺乏民俗文化保护的可行性规划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政府忽视了民俗文化景观的保护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政府忽视了民俗生活真实性的保护第54页
    4.2 雁门文化圈视域下的阳明堡古镇民俗文化的保护策略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阳明堡镇民俗文化是雁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依托名关名城打造民俗文化名镇第57-58页
    4.3 阳明堡古镇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相结合的多维保护模式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保护阳明堡镇的乡村类文化景观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保护阳明堡镇的民俗类文化景观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保护阳明堡镇的宗教类文化景观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保护阳明堡镇的军事类文化景观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保护阳明堡镇的文化空间第62-64页
结语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9页
研究成果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1-72页
承诺书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芝麻油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
下一篇:冬枣振动收获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