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43页 |
1.1 铁屎米酮生物碱的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2 铁屎米酮类生物碱的资源分布 | 第11-17页 |
1.2.1 铁屎米6酮类生物碱的资源分布 | 第11-16页 |
1.2.2 铁屎米4酮类生物碱的资源分布 | 第16页 |
1.2.3 铁屎米-5,6-酮类生物碱的资源分布 | 第16-17页 |
1.3 铁屎米酮生物碱的合成方法研究 | 第17-26页 |
1.3.1 铁屎米6酮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| 第17-20页 |
1.3.2 铁屎米6酮类生物碱结构衍生 | 第20-21页 |
1.3.3 铁屎米4酮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3.4 铁屎米-5,6-二酮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| 第24-26页 |
1.4 铁屎米酮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| 第26-40页 |
1.4.1 铁屎米6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| 第26-36页 |
1.4.2 铁屎米4酮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| 第36-37页 |
1.4.3 铁屎米-5,6-二酮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| 第37-39页 |
1.4.4 铁屎米酮生物碱的其他生物活性 | 第39-40页 |
1.5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设计思路 | 第40-43页 |
1.5.1 选题依据 | 第40-41页 |
1.5.2 实验设计 | 第41-42页 |
1.5.3 预期成果 | 第42-43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43-50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3-44页 |
2.1.1 仪器 | 第43页 |
2.1.2 细菌 | 第43-44页 |
2.1.3 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2.2 10-甲氧基铁屎米6酮季铵盐衍生物合成路线 | 第44-47页 |
2.2.1 化合物L2的合成 | 第45-46页 |
2.2.2 化合物L3的合成 | 第46页 |
2.2.3 化合物L4的合成 | 第46-47页 |
2.2.4 化合物L5的合成 | 第47页 |
2.2.5 化合物L6a-L6v的合成 | 第47页 |
2.3 体外抗细菌活性实验 | 第47-50页 |
2.3.1 培养基的制备 | 第47-48页 |
2.3.2 抗细菌初筛 | 第48页 |
2.3.3 最低抑制浓度值(MICs值)的测定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62页 |
3.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50-57页 |
3.2 10-甲氧基铁屎米6酮及其季铵盐衍生物的体外抗细菌活性 | 第57-62页 |
3.2.1 抗细菌活性初筛 | 第57-59页 |
3.2.2 最低抑制浓度值(MICs值)的测定 | 第59-62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