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压组合勺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9页 |
| 1.1 课题来源 | 第9页 |
| 1.2 课题意义及必要性 | 第9-10页 |
| 1.3 精量播种技术概述 | 第10页 |
| 1.4 精量播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| 1.4.1 国外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4.2 国内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1.5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| 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1.5.3 创新点 | 第18页 |
| 1.5.4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测试及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2.1 材料选取与研究内容 | 第19-24页 |
| 2.1.1 材料选取 | 第19页 |
| 2.1.2 千粒重的测试及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2.1.3 三维尺寸的测试及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2.1.4 测定玉米种子的自然休止角和自流角 | 第22-23页 |
| 2.1.5 种子流动性 | 第23-24页 |
| 2.2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3 排种器的设计 | 第25-36页 |
| 3.1 结构与工作原理 | 第25-27页 |
| 3.1.1 排种器的整体结构 | 第25-26页 |
| 3.1.2 排种器的工作原理 | 第26-27页 |
| 3.2 排种器的主要参数确定选择 | 第27-30页 |
| 3.2.1 排种盘直径 | 第27-28页 |
| 3.2.2 排种盘外形的确定 | 第28页 |
| 3.2.3 排种盘型孔 | 第28-30页 |
| 3.3 排种器其他部件的的设计 | 第30-32页 |
| 3.3.1 清种刷 | 第30页 |
| 3.3.2 隔离毛刷 | 第30-31页 |
| 3.3.3 护种刷 | 第31页 |
| 3.3.4 排种盘卡座 | 第31-32页 |
| 3.4 排种盘转动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3.4.1 排种器的理想工作参数 | 第32-33页 |
| 3.4.2 充种过程的受力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4 气压组合勺式排种器设计建模 | 第36-39页 |
| 4.1 设计软件简介 | 第36页 |
| 4.2 排种器的设计建模 | 第36-39页 |
| 4.2.1 排种盘的建模 | 第36-37页 |
| 4.2.2 排钟壳的建模 | 第37页 |
| 4.2.3 排种器的装配 | 第37-39页 |
| 5 气压组合勺式精量排种器的性能试验 | 第39-51页 |
| 5.1 试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9-41页 |
| 5.1.1 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| 5.1.2 试验设备 | 第39-41页 |
| 5.2 排种器性能评价指标 | 第41页 |
| 5.3 不同出气孔尺寸下的腔室压力试验 | 第41-46页 |
| 5.3.1 试验方法 | 第42页 |
| 5.3.2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5.4 不同出气孔尺寸下的转速试验 | 第46-49页 |
| 5.4.1 试验方法 | 第46页 |
| 5.4.2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51-52页 |
| 6.1 课题总结 | 第51页 |
| 6.2 建议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| 附录一 三个品种玉米种子基本尺寸参数 | 第55-57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57-5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