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4-3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| 第16-20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1.2.2 关键概念 | 第16-17页 |
1.2.3 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0-2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0-2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3-26页 |
1.3.3 评论 | 第26-27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| 第27-2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7页 |
1.4.2 结构安排 | 第27-29页 |
1.5 创新与突破点 | 第29-30页 |
1.5.1 研究的创新 | 第29页 |
1.5.2 研究的突破点 | 第29-30页 |
2 问题导向型房地产市场的干预机理 | 第30-42页 |
2.1 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制 | 第30-34页 |
2.1.1 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2.1.2 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2.2.财政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制 | 第34-36页 |
2.2.1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2.2 宽松性财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 土地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制 | 第36-39页 |
2.3.1 从紧的土地供给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.2 放松的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2.4 行政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机制 | 第39-40页 |
2.5 关注政策工具的“时滞”问题 | 第40-42页 |
3 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2-67页 |
3.1 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及特点 | 第42-55页 |
3.1.1 2013 年至2016年房地产市场供给状况 | 第42-46页 |
3.1.2 2013 年至2016年房地产市场需求状况 | 第46-49页 |
3.1.3 2013 年至2016年房地产市场交易状况 | 第49-52页 |
3.1.4 2013 年至2016年房地产市场监测与预警状况 | 第52-55页 |
3.2 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 | 第55-67页 |
3.2.1 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土地溢价率较高 | 第56-59页 |
3.2.2 部分城市待售商品房面积过多 | 第59-62页 |
3.2.3 一二线部分城市住宅均价上涨过快 | 第62-64页 |
3.2.4 部分城市房价与收入比例严重失衡 | 第64-67页 |
4 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及效果评价 | 第67-90页 |
4.1 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问题及干预策略——以深圳市为例 | 第67-72页 |
4.1.1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成因 | 第67-68页 |
4.1.2 政府干预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 | 第68-72页 |
4.2 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问题及干预策略——以南京市为例 | 第72-76页 |
4.2.1 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成因 | 第72-73页 |
4.2.2 政府干预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 | 第73-76页 |
4.3 非热点二线城市及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问题及干预策略——以常州市为例 | 第76-81页 |
4.3.1 常州市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成因 | 第76-77页 |
4.3.2 政府干预常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 | 第77-81页 |
4.4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效果评价 | 第81-87页 |
4.4.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81-82页 |
4.4.2 分类构建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模型 | 第82-83页 |
4.4.3 深圳市干预房地产市场效果分析 | 第83-85页 |
4.4.4 南京市和常州市干预房地产市场效果分析 | 第85-87页 |
4.5 总结 | 第87-90页 |
5 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干预经验借鉴 | 第90-97页 |
5.1 大中城市房价高涨的政府干预及效果 | 第90-94页 |
5.1.1 香港市场三类印花税和温哥华市场物业转让税 | 第90-91页 |
5.1.2 德国完善租赁市场的组织和法规建设 | 第91-92页 |
5.1.3 韩国首尔加强信贷管理进行限贷限购 | 第92-94页 |
5.2 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的政府干预及效果 | 第94-96页 |
5.2.1 法国和英国进行住房补贴提高住房购买力 | 第94页 |
5.2.2 住宅供给过剩后德国转向降低土地供给量和住房改造 | 第94-96页 |
5.3 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干预政策启示 | 第96-97页 |
6 问题导向型房地产市场干预策略选择 | 第97-107页 |
6.1 一二线热点城市稳定房价的干预策略 | 第97-101页 |
6.1.1 条件成熟时以房产税政策取代限购政策 | 第97-98页 |
6.1.2 推进租赁市场建设并以立法保护 | 第98页 |
6.1.3 加强对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审查和监管 | 第98-99页 |
6.1.4 实施地价熔断等机制控制土地单价过高 | 第99-100页 |
6.1.5 依照人地挂钩标准提高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水平 | 第100-101页 |
6.1.6 调整产业政策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| 第101页 |
6.2 平衡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干预策略 | 第101-105页 |
6.2.1 多样化住房补贴形式提高住房购买力 | 第101-102页 |
6.2.2 控制三四城市土地开发规模并避免城镇盲目建设 | 第102页 |
6.2.3 实现人口自由流动需要加强户籍配套制度建设 | 第102-104页 |
6.2.4 增强中小城市和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| 第104-105页 |
6.3 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机制 | 第105-107页 |
7 总结及展望 | 第107-110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7.2 本文存在的不足 | 第109页 |
7.3 研究展望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5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