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化学电源、电池、燃料电池论文--燃料电池论文--生物化学燃料电池、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

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邻苯二甲酸酯及其同步产电性能的基础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质子交换膜的种类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PVDF膜的改性第18页
    1.4 邻苯二甲酸酯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难降解有机物的性质与处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邻苯二甲酸酯简述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水中微量PAEs去除的研究现状第21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,目的和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-23页
第2章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23-32页
    2.1 实验装置及反应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 2.3 产电性能的测定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输出电压和电流、电流密度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功率密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产电性能的表征第28页
    2.4 去除效率的分析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COD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第29-32页
第3章 双室MFC的构建、启动与运行第32-4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以厌氧污泥为燃料启动MFC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接种污泥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污泥驯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MFC的启动第33-34页
    3.3 以乙酸钠为单一燃料运行MFC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乙酸钠作MFC燃料的基本原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以乙酸钠作单一燃料运行MFC第35-36页
    3.4 乙酸钠+邻苯二甲酸酯为混合燃料第36-38页
    3.5 不同阳极底物的输出电压第38-3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 MFC降解邻苯二甲酸酯及其同步产电特性第40-4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4.2 MFC产电性能表征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电池内阻第43-45页
    4.3 MFC的降解效果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OD去除率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率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MFC闭合回路和开路状态下降解效果的比较第4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5章 PVDF-g-SSS接枝膜与Nafion膜的对比第49-5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9页
    5.2 接枝PVDF-g-SSS质子交换膜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PVDF膜的接枝改性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PVDF-g-SSS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5.3 PVDF-g-SSS接枝膜的应用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输出电压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邻苯二甲酸酯和COD的降解效果第54-5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6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7页
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研究
下一篇:间谐波责任量化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