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28页 |
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·背景知识 | 第13-23页 |
·研究海域物理背景 | 第13-18页 |
·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本文结构 | 第23-24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·附图 | 第26-28页 |
2 嵌套模型的配置与验证 | 第28-36页 |
·大区太平洋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模型简介与模型配置 | 第28-29页 |
·模型结果 | 第29页 |
·模型嵌套 | 第29-30页 |
·小区渤黄海模型 | 第30-32页 |
·模型简介 | 第30-31页 |
·模型配置 | 第31页 |
·模型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附图 | 第32-36页 |
3 黑潮与东中国海陆架水交换区的定义与变化规律 | 第36-62页 |
·前言 | 第36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东海黑潮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| 第36-39页 |
·台湾岛以东、九州岛以南、台湾海峡、对马海峡以及东中国海200米等深线五个断面水通量的变化规律 | 第39-41页 |
·东海的平均温度盐度结构 | 第41页 |
·谱混合模型 | 第41-48页 |
·前言 | 第41-42页 |
·算法综述 | 第42-43页 |
·谱聚类 | 第43-46页 |
·概率密度函数 | 第46-47页 |
·对任意数量指定聚类混合区的定义 | 第47-48页 |
·谱混合模型在黑潮水与东中国海陆架水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| 第48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2页 |
·附图 | 第52-62页 |
4 近岸小海区水交换与水滞留时间时空分布研究 | 第62-103页 |
·前言 | 第62-63页 |
·北黄海潮流的季节变化 | 第63-70页 |
·资料获取 | 第63-64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温盐垂直断面 | 第65页 |
·余流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潮流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·长海县海域潮汐特征的研究 | 第70-7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70-71页 |
·长海县海域潮汐水位特征 | 第71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5页 |
·长海县海域温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| 第75-78页 |
·春季温度和盐度断面分布 | 第75-76页 |
·夏季温度和盐度断面分布 | 第76-77页 |
·秋季温度和盐度断面分布 | 第77页 |
·冬季温度和盐度断面分布 | 第77-78页 |
·小结 | 第78页 |
·模型结果分析 | 第78-81页 |
·模型结果验证 | 第78-79页 |
·潮流场结果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潮余流场结果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小结 | 第81页 |
·长海县海域的营养物质交换 | 第81-86页 |
·敏感性数值试验设计 | 第81-83页 |
·潮汐对长海县海域水交换与营养物质交换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·环流与海面风对长海县海域水交换与营养物质交换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·径流输入对长海县海域水交换与营养物质交换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长海县海域水滞留时间的模拟计算 | 第86-88页 |
·水滞留时间的生态意义 | 第86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6页 |
·计算结果与长海县海域水滞留时间的变化特征 | 第86-88页 |
·附图 | 第88-103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103-106页 |
·结论 | 第103-104页 |
·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21页 |
6 附录ROMS模型与FVCOM模型介绍 | 第121-150页 |
·ROMS模型介绍 | 第121-128页 |
·动力和热力学方程 | 第121-122页 |
·S坐标系统 | 第122-125页 |
·湍封闭模型 | 第125-126页 |
·开边界条件 | 第126-127页 |
·河流计算模块 | 第127页 |
·温度计算模块 | 第127-128页 |
·FVCOM模型介绍 | 第128-150页 |
·原始方程组 | 第128-129页 |
·σ坐标下的控制方程 | 第129-130页 |
·二维(垂向平均)方程组 | 第130-132页 |
·三角形网格的设计 | 第132-133页 |
·数值离散过程(外模和内模的分裂) | 第133-137页 |
·二维外模和三维内模的离散形式 | 第137-146页 |
·干湿网格处理技术 | 第146-150页 |
致谢 | 第150-15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52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2-153页 |
研究成果 | 第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