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引言 | 第8页 |
1.2 纳米材料的介绍 | 第8-11页 |
1.3 表面纳米化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4 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前景 | 第13-14页 |
1.6 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的总体方案 | 第16-25页 |
2.1 金属表面自身纳米化的解决方案 | 第16-19页 |
2.1.1 金属表面自身纳米化的方法及设备 | 第16-17页 |
2.1.2 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工作原理 | 第17-19页 |
2.2 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| 第19页 |
2.2.1 设备的技术要求 | 第19页 |
2.2.2 设备的技术指标 | 第19页 |
2.3 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4 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总体方案 | 第20-23页 |
2.4.1 设备结构方案的确定 | 第20-22页 |
2.4.2 基于proe的设备装配体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2.5 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主机的结构设计 | 第25-42页 |
3.1 主机结构组成 | 第25-26页 |
3.2 叶轮的设计 | 第26-32页 |
3.2.1 叶轮结构设计 | 第26-27页 |
3.2.2 弹丸初速度的理论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3 叶轮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8-31页 |
3.2.4 叶轮的动平衡试验 | 第31-32页 |
3.3 定向环的结构 | 第32页 |
3.4 叶轮的驱动装置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4.1 电机选型 | 第32-33页 |
3.4.2 窄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| 第33-34页 |
3.5 工作台的设计 | 第34-39页 |
3.5.1 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5.2 夹具的结构设计 | 第39页 |
3.6 实验验证 | 第39-41页 |
3.6.1 弹丸初速度验证实验 | 第40页 |
3.6.2 定向环开口大小对弹丸集中性的影响实验 | 第40-41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弹丸循环系统的设计 | 第42-59页 |
4.1 螺旋输送 | 第42-53页 |
4.1.1 螺旋输送机结构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1.2 螺旋输送机机理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.3 螺旋输送机参数确定 | 第46-48页 |
4.1.4 驱动装置选型 | 第48-49页 |
4.1.5 联轴器选型 | 第49页 |
4.1.6 螺杆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2 带式输送 | 第53-58页 |
4.2.1 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2.2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| 第54-57页 |
4.2.3 驱动装置选型 | 第57页 |
4.2.4 侧板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5 纳米化实验 | 第59-67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59页 |
5.2 实验结果和分析 | 第59-66页 |
5.2.1 粗糙度检测 | 第59-61页 |
5.2.2 金相实验 | 第61-62页 |
5.2.3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2.4 透射电镜(TEM)微观组织观察 | 第63-65页 |
5.2.5 显微硬度测量 | 第65-6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附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