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2页 |
| 1.4 研究内容及工作量统计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新西兰碧玉的矿区概况 | 第14-20页 |
| 2.1 新西兰碧玉的贸易历史 | 第14页 |
| 2.2 新西兰矿区概况 | 第14-20页 |
| 2.2.1 瓦卡蒂普(Wakatipu)矿区 | 第16-17页 |
| 2.2.2 韦斯特兰(Westland)矿区 | 第17-18页 |
| 2.2.3 南韦斯兰特矿区 | 第18-20页 |
| 第3章 新西兰碧玉的宝石学特征分析 | 第20-25页 |
| 3.1 样品来源 | 第20页 |
| 3.2 宝石学性质 | 第20-25页 |
| 3.2.1 样品外观描述 | 第20-23页 |
| 3.2.2 折射率及相对密度 | 第23-24页 |
| 3.2.3 滤色镜观察 | 第24页 |
| 3.2.4 其他常规宝石学测试 | 第24-25页 |
| 第4章 新西兰碧玉的结构构造 | 第25-36页 |
| 4.1 新西兰碧玉的结构与构造 | 第25-32页 |
| 4.1.1 矿物组成 | 第25-29页 |
| 4.1.2 结构特征 | 第29-32页 |
| 4.1.3 构造特征 | 第32页 |
| 4.2 新西兰碧玉的扫描电镜研究 | 第32-36页 |
| 4.2.1 显微结构与韧性的探讨 | 第32-35页 |
| 4.2.2 显微结构与透明度的探讨 | 第35-36页 |
| 第5章 新西兰碧玉的矿物组成分析 | 第36-51页 |
| 5.1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| 第36-45页 |
| 5.1.1 主要成分电子探针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5.1.2 次要矿物及杂质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5.1.3 不同产地碧玉的主要及次要矿物成分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5.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5.3 LA-ICP-MS数据分析并探讨颜色成因 | 第47-51页 |
| 第6章 新西兰碧玉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1-57页 |
| 6.1 样品选取及测试条件 | 第52页 |
| 6.2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6.2.1 KBr压片法 | 第52-54页 |
| 6.2.2 直接透射法 | 第54-55页 |
| 6.2.3 反射法 | 第55-57页 |
| 第7章 新西兰碧玉的质量评价 | 第57-60页 |
| 7.1 质量评价要素 | 第57-58页 |
| 7.1.1 颜色 | 第57页 |
| 7.1.2 质地 | 第57-58页 |
| 7.1.3 净度 | 第58页 |
| 7.1.4 工艺 | 第58页 |
| 7.2 质量分级建议 | 第58-60页 |
| 结论 | 第60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