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麦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中国部分省区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3-18页
    1.1 小麦叶锈病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麦叶锈菌概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小麦叶锈菌叶片侵染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麦叶锈病的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第14页
    1.2 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研究的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影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因素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(生理小种)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小麦叶锈菌群体分子结构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-18页
第二章 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2.1 材料和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菌株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小麦来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叶锈菌的单孢子堆的分离、纯化及扩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小麦叶锈菌苗期毒性鉴定第20页
    2.2 数据处理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结果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致病类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毒性频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群体毒性分子方差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病原菌群体毒性多样性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UPGMA发育树第24-25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25-26页
第三章 小麦叶锈菌群体分子结构分析第26-45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26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引物的设计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DNA的扩增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PCR产物检测及回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扩增产物的连接、转化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阳性克隆的筛选、检测及测序第27页
    3.3 数据处理第27-29页
    3.4 结果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全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持家基因片段的引物、PCR扩增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多位点序列的多态性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单倍型遗传多态性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中性进化检验及群体结构演化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网络进化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基因流和遗传分化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群体结构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0 分子方差的空间分析(SAMOVA)及分子方差分析(AMOVA) .. 293.4.11 SNPs标记与毒性标记的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1 SNPs 标记与毒性标记的关系第42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小麦叶锈菌群体的中性检验及结构演化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小麦叶锈菌群体的系统发育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小麦叶锈菌群体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小麦叶锈菌群体结构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基因型与毒性的关系第44-45页
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5-46页
展望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3页
附录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作者简历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锁定钢板结合骨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
下一篇:19例臂丛区域肿瘤外科治疗体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