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(一)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四) 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一、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概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 社科类社团的含义、特征和功能 | 第14-16页 |
1. 社科类社团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2. 社科类社团的特征 | 第15页 |
3. 社科类社团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(二) 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含义、目标和原则 | 第16-18页 |
1. 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含义 | 第16页 |
2. 社科类社团管理的目标 | 第16页 |
3. 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原则 | 第16-18页 |
二、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的现状 | 第18-22页 |
(一) 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基本情况 | 第18-19页 |
1. 数量和规模 | 第18页 |
2. 类型划分 | 第18页 |
3. 组织体系 | 第18-19页 |
4. 学科布局 | 第19页 |
5. 运行机制 | 第19页 |
6. 管理体制 | 第19页 |
(二) 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基本经验 | 第19-22页 |
1. 树立开放理念,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服务 | 第20页 |
2. 创新工作思路,完善社团工作机制 | 第20页 |
3. 开展标准化社团建设,推动社团整体素质提高 | 第20页 |
4. 依托社科联的管理与服务 | 第20-22页 |
三、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| 第22-26页 |
(一) 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2-24页 |
1. 管理职责不明 | 第22页 |
2. 社团发展不平衡 | 第22-23页 |
3. 活动经费短缺 | 第23页 |
4. 社会影响力不足 | 第23-24页 |
(二) 原因分析 | 第24-26页 |
1. 发展能力不强 | 第24页 |
2. 服务能力不足 | 第24页 |
3. 落实执行不力 | 第24页 |
4. 管理体制不顺 | 第24-26页 |
四、国内外社科类社团管理经验借鉴 | 第26-31页 |
(一) 借鉴国外社科类社团管理经验 | 第26-27页 |
1. 发达国家社团发展概况 | 第26页 |
2. 国外学会发展经验的启示 | 第26-27页 |
(二) 借鉴国内省市社科类社团的管理经验 | 第27-31页 |
1. 北京市促进社团发展的做法 | 第27-28页 |
2. 天津市促进社团发展的做法 | 第28页 |
3. 河北省促进社团发展的做法 | 第28-29页 |
4. 辽宁省促进社团发展的做法 | 第29页 |
5. 吉林省促进社团发展的做法 | 第29-31页 |
五、完善内蒙古社科类社团管理的对策 | 第31-35页 |
(一) 加强社科类社团管理 | 第31-32页 |
1. 理清管理程序,完善管理制度 | 第31页 |
2. 建立社团标准化评估制度,进行评优活动 | 第31页 |
3. 加强与社团的联系,指导社团的业务工作 | 第31-32页 |
4. 认真做好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管理工作 | 第32页 |
(二) 促进社科类社团发展 | 第32-33页 |
1. 建立社团经费资助机制 | 第32页 |
2. 提高社科类社团生存能力 | 第32页 |
3. 落实创新的理念 | 第32-33页 |
4. 引导社科类社团树立正确的社团发展观 | 第33页 |
(三) 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3-35页 |
1. 要完善法律法规,使社团建设有法可依 | 第33页 |
2. 要建设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 | 第33-34页 |
3. 加强和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| 第34-35页 |
结论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