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北昌平—怀柔一带中生代逆冲构造与韧性变形特征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9-15页 |
| 1.1 研究区位置及概况 | 第9-10页 |
| 1.1.1 研究区地理位置 | 第9页 |
| 1.1.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| 第9-10页 |
| 1.2 科学问题与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4 论文工作量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5-25页 |
| 2.1 区域构造格局 | 第15-18页 |
| 2.1.1 EW向构造 | 第15页 |
| 2.1.2 NE向构造 | 第15-18页 |
| 2.2 区域地层概况 | 第18-21页 |
| 2.2.2 元古界 | 第18页 |
| 2.2.3 古生界 | 第18-21页 |
| 2.2.4 中生界 | 第21页 |
| 2.2.5 新生界 | 第21页 |
| 2.3 岩浆岩 | 第21-25页 |
| 2.3.1 中生代侵入岩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中生代火山岩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中生代NE向逆冲系统构造特征 | 第25-39页 |
| 3.1 十三陵-上庄逆冲断层 | 第25-29页 |
| 3.2 上庄-红螺寺逆冲断层 | 第29-32页 |
| 3.3 大片-铁矿峪逆冲断层 | 第32-37页 |
| 3.4 NE向逆冲构造与其它方向构造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| 3.4.1 NE向构造和早期构造的关系 | 第38页 |
| 3.4.2 NE向构造和NW向构造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| 第4章 中生代韧性变形构造特征 | 第39-50页 |
| 4.1 莲花池-苇店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| 第39-43页 |
| 4.1.1 莲花池-苇店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| 第39-41页 |
| 4.1.2 莲花池-苇店韧性剪切带矿物学特征 | 第41-42页 |
| 4.1.3 莲花池-苇店韧性剪切带显微构造特征 | 第42-43页 |
| 4.1.4 莲花池-苇店韧性剪切带年代限制 | 第43页 |
| 4.2 甘涧峪-长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| 第43-48页 |
| 4.2.1 甘涧峪-长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| 第43-45页 |
| 4.2.2 甘涧峪-长园韧性剪切带矿物学特征 | 第45-48页 |
| 4.2.3 甘涧峪-长园韧性剪切带显微构造特征 | 第48页 |
| 4.3 变形机制分析与岩体可能的侵位机制 | 第48-50页 |
| 4.3.1 变形机制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4.3.2 岩体可能的侵位机制 | 第49-50页 |
|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50-52页 |
| 5.1 逆冲变形与韧性变形的关系 | 第50页 |
| 5.2 结论 | 第50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