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 预计研究成果 | 第11页 |
1.4 技术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规律及地应力解析模型 | 第12-21页 |
2.1 启动压力梯度分析 | 第12页 |
2.2 连续渗流距离分析 | 第12-13页 |
2.3 单条人工裂缝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理论模型 | 第13-21页 |
第三章 人工裂缝导致地应力变化的条件及因素 | 第21-34页 |
3.1 裂缝净压力 | 第21-25页 |
3.2 裂缝间距 | 第25-27页 |
3.3 裂缝长度 | 第27-31页 |
3.4 岩性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第四章 应力释放缝形成的力学模型 | 第34-49页 |
4.1 应力释放缝形成的力学模型 | 第34-39页 |
4.2 诱导裂缝延伸方向 | 第39页 |
4.3 应力释放缝延伸形成缝网控制方法 | 第39-49页 |
4.3.1 应力释放缝形成地质条件 | 第41页 |
4.3.2 应力释放缝形成条件图版 | 第41-47页 |
4.3.3 应力释放缝延伸条件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适合体积压裂地层的测井参数 | 第49-54页 |
5.1 脆性指数概念 | 第49页 |
5.2 脆性指数实验室测量方法 | 第49-50页 |
5.3 脆性指数测井分析方法 | 第50-54页 |
5.3.1 脆性指数测井评价理论 | 第50页 |
5.3.2 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 | 第50-51页 |
5.3.3 适合体积压裂的测井参数 | 第51-54页 |
第六章 选层标准及工艺控制方法 | 第54-60页 |
6.1 水平井体积缝网形成的主要因素 | 第54页 |
6.2 多缝破裂及延伸机理 | 第54-56页 |
6.3 水平井体积缝网选层及工艺方法 | 第56-58页 |
6.3.1 压力控制因素 | 第56-57页 |
6.3.2 实际工程因素对缝网形成难易程度影响分析 | 第57-58页 |
6.4 选井选层标准 | 第58-60页 |
6.4.1 脆性条件 | 第58-59页 |
6.4.2 水平应力条件 | 第59-60页 |
第七章 体积压裂支缝、主缝压裂液注入体系 | 第60-65页 |
7.1 缝网压裂工作液 | 第60-61页 |
7.2 注入排量 | 第61页 |
7.3 裂缝导流能力 | 第61-62页 |
7.4 液体体积 | 第62-63页 |
7.5 支撑剂填充 | 第63页 |
7.6 注入工艺 | 第63-65页 |
第八章 现场试验效果和测试评价 | 第65-71页 |
8.1 现场试验效果 | 第65-66页 |
8.2 测试评价 | 第66-70页 |
8.3 可行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