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当前大众信仰状况的实证研究--基于宁波市的调查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14-16页
1 信仰概述第16-29页
    1.1 信仰的内涵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信仰的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信仰的认识误区第20-21页
    1.2 信仰的本质特征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信仰具有超越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信仰是对信仰对象的极度信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信仰具有终极关怀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信仰具有实践性第22-23页
    1.3 信仰的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宗教信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道德信仰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政治信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法律信仰第24-25页
    1.4 信仰的功用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信仰对个人的功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信仰对社会的功用第27-29页
2 当前大众信仰状况第29-51页
    2.1 大众信仰调查问卷设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调查内容第32页
    2.2 当前大众信仰的基本状况第32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关于信仰认知的调查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关于信仰内容的调查分析第3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关于信仰形成途径的调查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2.3 呈现新的时代性特征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多元性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非理性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功利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相对稳定性第47-48页
    2.4 当前大众信仰的突出问题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众对信仰的认知浅显、表面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信仰者知行出现失调现象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信仰中既追求高尚又注重功利的双重标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信仰危机的出现第49-51页
3 大众信仰现存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3.1 国际环境的冲击第51页
    3.2 国内环境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3.3 学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欠缺第52-53页
    3.4 社会信仰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第53页
    3.5 信仰主体意识增强第53-54页
4 引领与塑造大众信仰的路径第54-64页
    4.1 引领与塑造大众信仰的原则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坚持受动性和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坚持科学与自由相统一的原则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包容相结合的原则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加强主旋律教育的引导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引大众形成理性的信仰认知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弘扬第56-57页
    4.3 营造有利于引领与塑造信仰的社会环境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有效解决民生问题,构建利于塑造信仰的经济环境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调动大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,建设利于塑造信仰的政治环境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,营造利于信仰塑造的文化环境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增强舆论引导现代化、大众化,构建利于信仰塑造的舆论环境第59-60页
    4.4 开展有利于引领与塑造信仰的实践活动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丰富各种文化活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选取能彰显信仰力量的榜样人物第61-62页
    4.5 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第62-64页
5 结语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附录A:调查问卷问题第68-72页
在学研究成果第72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
下一篇: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