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海陆源污染治理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2.2 基本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、重点与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重点 | 第13页 |
1.3.3 研究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4页 |
2.1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2.1.1 外部性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2 演化博弈理伦 | 第17-18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18-24页 |
2.2.1 海洋污染的状况研究 | 第18-20页 |
2.2.2 陆源污染导致海洋污染的根源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.3 陆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4 研究述评 | 第23-24页 |
3 东海陆源污染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4-33页 |
3.1 东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1.1 东海海水水质 | 第24-25页 |
3.1.2 排污口直排入海污水量 | 第25页 |
3.1.3 流域截面水质 | 第25-26页 |
3.2 陆源污染与海洋污染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 东海陆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3.1 市场因素 | 第27页 |
3.3.2 政府因素 | 第27-28页 |
3.3.3 社会因素 | 第28页 |
3.3.4 其他因素 | 第28-29页 |
3.4 东海陆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4.1 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3.4.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| 第29-30页 |
3.4.3 模型估计结果 | 第30-33页 |
4 东海陆源污染的演化博弈分析 | 第33-52页 |
4.1 沿海政府、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博弈 | 第33-44页 |
4.1.1 沿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| 第33-38页 |
4.1.2 沿海政府之间的博弈 | 第38-41页 |
4.1.3 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博弈 | 第41-44页 |
4.2 内陆政府与沿海政府之间的博弈 | 第44-47页 |
4.2.1 博弈假设 | 第45页 |
4.2.2 演化博弈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.3 解决博弈困境的启示 | 第47页 |
4.3 沿海政府与海岛政府之间的博弈 | 第47-52页 |
4.3.1 博弈假设 | 第48-49页 |
4.3.2 演化博弈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3 解决博弈困境的启示 | 第50-52页 |
5 东海陆源污染治理的机制构建 | 第52-60页 |
5.1 海洋排污权交易机制 | 第52-54页 |
5.1.1 政府作为海洋排污权交易推动者 | 第52-53页 |
5.1.2 企业是排污权交易的主体 | 第53页 |
5.1.3 公众的辅助作用 | 第53-54页 |
5.2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| 第54-56页 |
5.2.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| 第54-55页 |
5.2.2 企业树立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| 第55-56页 |
5.2.3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| 第56页 |
5.3 绿色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机制 | 第56-58页 |
5.3.1 中央政府作为政绩考核的主体 | 第56-57页 |
5.3.2 地方政府的有效实行 | 第57页 |
5.3.3 公众的参与考评 | 第57-58页 |
5.4 公众参与的海洋环境保护机制 | 第58-60页 |
5.4.1 政府推动公众参与 | 第58页 |
5.4.2 企业配合环境信息公开 | 第58-59页 |
5.4.3 公众主体积极参与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