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地质雷达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地质雷达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2.3 地质雷达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、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 技术路线图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地质雷达的基本理论 | 第16-35页 |
2.1 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1.1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地质雷达系统组成 | 第17-18页 |
2.2 电磁场基本理论 | 第18-25页 |
2.2.1 麦克斯韦方程组 | 第18-22页 |
2.2.2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| 第22-24页 |
2.2.3 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 | 第24-25页 |
2.3 FDTD方法简介 | 第25-33页 |
2.3.1 FDTD简介 | 第26页 |
2.3.2 FDTD基本点及计算区 | 第26-27页 |
2.3.3 Yee元胞 | 第27-28页 |
2.3.4 直角坐标系下的FDTD二维计算公式 | 第28-30页 |
2.3.5 稳定性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3.6 FDTD的激励源 | 第32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地质雷达影响因素的正演研究 | 第35-77页 |
3.1 地质雷达的分辨率和探测深度 | 第35-38页 |
3.1.1 地质雷达的分辨率 | 第35-38页 |
3.1.2 探测深度 | 第38页 |
3.2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| 第38-39页 |
3.2.1 建模软件 | 第38-39页 |
3.2.2 数值模拟结果的显示方法 | 第39页 |
3.3 隧道衬砌中空洞的模拟 | 第39-56页 |
3.3.1 空洞介质为空气时的模拟 | 第39-45页 |
3.3.2 空洞介质为水时的模拟 | 第45-49页 |
3.3.3 不同频率天线对同种介质同深度的效果模拟 | 第49-51页 |
3.3.4 同一深度不同频率天线的波场特征模拟 | 第51-56页 |
3.4 隧道衬砌脱空的模拟 | 第56-67页 |
3.4.1 当脱空中介质为空气时的模拟 | 第56-60页 |
3.4.2 不同频率天线对同种介质同一深度的波场响应特征模拟 | 第60-63页 |
3.4.3 同一深度不同频率天线的波场响应特征模拟 | 第63-67页 |
3.5 隧道衬砌钢筋及其间距的模拟 | 第67-73页 |
3.5.1 单排钢筋的模拟 | 第67-71页 |
3.5.2 双排钢筋的模拟 | 第71-73页 |
3.6 隧道衬砌厚度的模拟 | 第73-75页 |
3.6.1 隧道衬砌厚度模型 | 第73-74页 |
3.6.2 衬砌厚度模拟结果 | 第74-75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4章 研究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效果实例分析 | 第77-91页 |
4.1 检测区域概况 | 第77-78页 |
4.2 检测所用仪器、现场检测工作及数据处理方式 | 第78-79页 |
4.2.1 检测仪器 | 第78页 |
4.2.2 数据处理 | 第78-79页 |
4.3 脱空的实际检测分析 | 第79-82页 |
4.3.1 单个脱空 | 第79-81页 |
4.3.2 两个脱空 | 第81-82页 |
4.4 钢筋的实际检测分析 | 第82-88页 |
4.5 隧道衬砌厚度的实际检测分析 | 第88-8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5.1 结论 | 第91-92页 |
5.2 建议与展望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