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一、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、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2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3、国内外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国外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及评析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法国公民意识培养教育及评析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美国公民意识培养教育及评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日本公民意识培养教育及评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国内现存的高校公民意识教育领域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于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对于我国高校公民意识教育对策探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关于我国高校公民意识教育意义探究第15-16页
二、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理论第16-28页
    1、我国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含义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公民的含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公民意识的含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公民意识教育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2、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历史沿革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清末及民国时期公民意识教育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第19-20页
    3. 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身份认同,即国家意识教育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法治意识教育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责任意识教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公德意识教育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和平与环境意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6 创新意识教育第24-25页
    4、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5页
    5、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第25-28页
三、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和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成因调查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1、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国家意识薄弱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法治意识欠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责任意识不足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公德意识或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 环境意识淡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6 创新意识缺乏第30-31页
    2、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成因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国家层面的重视不够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缺乏专业的教育机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教育主体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教育主体缺乏隐性的教学实践方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缺乏专业的教育成果回访、检测和考核体系第33页
四、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第33-40页
    1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政策上的支持第34页
    2、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第34-35页
    3、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探索的有效途径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在课堂中实施相应的实践方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,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,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利用校园传媒和信息网络系统,开启新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模式第37-38页
    4. 结语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创新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存在的问题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 研究展望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3页
附录第43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实体瘤中临床意义的初步探索
下一篇:便携式室内WIFI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