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1-14页 |
1.3.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3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4页 |
2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与模式借鉴 | 第14-19页 |
2.1 县域经济发展有关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2.1.1 县域经济含义 | 第14页 |
2.1.2 经济运行基本规律 | 第14-16页 |
2.2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| 第16-19页 |
2.2.1 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| 第16-17页 |
2.2.2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| 第17页 |
2.2.3 利用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的发展模式 | 第17-18页 |
2.2.4 以旅游业主导的发展模式 | 第18页 |
2.2.5 以当地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| 第18-19页 |
3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现状与战略分析 | 第19-33页 |
3.1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现状 | 第19-23页 |
3.1.1 万州区李河镇介绍 | 第19-20页 |
3.1.2 万州区李河镇建镇初期的经济发展成果 | 第20页 |
3.1.3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0-22页 |
3.1.4 万州区李河镇历年地区生产总值 | 第22-23页 |
3.2 万州区李河镇产业结构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1 万州区李河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| 第23-24页 |
3.2.2 李河镇三次产业贡献率与万州区以及重庆市的对比 | 第24页 |
3.3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 | 第24-26页 |
3.3.1 地理位置 | 第24-25页 |
3.3.2 社会环境 | 第25页 |
3.3.3 自然资源 | 第25-26页 |
3.3.4 配套设施 | 第26页 |
3.3.5 教育卫生状态 | 第26页 |
3.4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SWOT分析 | 第26-30页 |
3.4.1 优势分析 | 第27页 |
3.4.2 劣势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4.3 机遇分析 | 第30页 |
3.4.4 威胁分析 | 第30页 |
3.5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| 第30-33页 |
3.5.1 SO战略 | 第31页 |
3.5.2 ST战略 | 第31页 |
3.5.3 WT战略 | 第31-32页 |
3.5.4 WO战略 | 第32页 |
3.5.5 战略选择 | 第32-33页 |
4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| 第33-40页 |
4.1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思路 | 第33页 |
4.2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 | 第33-38页 |
4.2.1 确定生态型工业镇的发展战略 | 第33-34页 |
4.2.2 培育适合生态型工业镇的支柱产业 | 第34-35页 |
4.2.3 建立完整的食品制造业产业链 | 第35-38页 |
4.3 建设以食品制造业为支柱的生态型工业镇的战略结构 | 第38-40页 |
5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| 第40-46页 |
5.1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| 第40-42页 |
5.1.1 农业发展对策 | 第40-41页 |
5.1.2 工业发展对策 | 第41页 |
5.1.3 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| 第41-42页 |
5.2 万州区李河镇经济发展的措施 | 第42-46页 |
5.2.1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| 第42-43页 |
5.2.2 建设服务型政府 | 第43页 |
5.2.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3-44页 |
5.2.4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| 第44页 |
5.2.5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| 第44页 |
5.2.6 培育经济发展竞争力 | 第44-45页 |
5.2.7 利用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 | 第45-4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6.1 结论 | 第46页 |
6.2 展望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