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人体生理学论文--神经生理学论文

基于突触可塑性的兴奋性—抑制性平衡及放电率自稳态机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前言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放电率自稳态第12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、创新点第15-17页
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7-29页
    2.1 反馈神经回路模型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模型结构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神经元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抑制性突触可塑性模型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兴奋性突触可塑性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26-29页
第3章 研究结果第29-52页
    3.1 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第29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结果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兴奋性-抑制性平衡的鲁棒性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输入干扰时的鲁棒性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参数扰动时的鲁棒性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兴奋性-抑制性平衡机制第39页
    3.2 放电率自稳态第3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要结果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放电率自稳态的鲁棒性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输入干扰时的鲁棒性分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参数扰动时的鲁棒性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放电率自稳态机制第49-51页
    3.3 兴奋性-抑制性平衡与放电率自稳态的关系第51-52页
第4章 讨论与结论第52-68页
    4.1 讨论第52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均具有可塑性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突触无可塑性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反馈回路神经元个数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模型参数的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抑制性突触强度演化过程第64-66页
    4.2 结论第66页
    4.3 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4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-75页
综述第75-88页
    综述参考文献第84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抑制食管癌细胞EMT的机制研究
下一篇: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胚胎心外膜祖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