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0页 |
1.3 液压挖掘机能耗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4 液压挖掘机节能技术研究 | 第12-15页 |
1.4.1 能量回收技术的节能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4.2 改善元件性能的节能研究 | 第13页 |
1.4.3 基于液压系统流量匹配的节能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.4 改善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节能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4.5 电控节能技术的应用 | 第15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简介 | 第18-24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挖掘装载装置的结构形式 | 第18-20页 |
2.2.1 普通正铲装置与挖掘装载装置 | 第18页 |
2.2.2 带有辅助液压缸的挖掘装载装置 | 第18-20页 |
2.2.3 增设杠杆机构的挖掘装载装置 | 第20页 |
2.3 带有辅助液压缸的正铲工作装置结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4 带有辅助液压缸的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功能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挖掘力分析 | 第24-32页 |
3.1 挖掘力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9页 |
3.1.1 工作液压缸的理论挖掘力 | 第24-26页 |
3.1.2 整机理论挖掘力 | 第26-28页 |
3.1.3 整机实际挖掘力 | 第28-29页 |
3.2 挖掘阻力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3.2.1 斗杆挖掘时阻力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2.2 水平推压时阻力模型 | 第30页 |
3.2.3 实际水平推压阻力 | 第3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| 第32-50页 |
4.1 引言 | 第32页 |
4.2 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学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3 工作装置的几何关系 | 第35-38页 |
4.3.1 动臂机构的几何关系 | 第35-36页 |
4.3.2 斗杆机构的几何关系 | 第36-37页 |
4.3.3 铲斗机构的几何关系 | 第37-38页 |
4.4 正铲挖掘机的主要作业参数 | 第38-40页 |
4.5 挖掘包络图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4.6 各工作部件转动惯量的确定 | 第41页 |
4.7 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8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7页 |
4.9 最大挖掘包络图的确定 | 第47-49页 |
4.10 本章总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水平推压工况分析 | 第50-58页 |
5.1 水平推压时各液压缸流量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2 水平推压工况仿真 | 第52-54页 |
5.3 挖掘阻力及液压缸受力分析 | 第54-57页 |
5.3.1 挖掘阻力的确定 | 第54-56页 |
5.3.2 液压缸受力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水平推压工况能耗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2页 |
6.1 水平推压工况负载能耗数学模型 | 第58-60页 |
6.2 水平推压工况下斗杆液压缸的输出能量 | 第60-61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7.1 工作总结 | 第62页 |
7.2 工作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