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高温蠕变行为描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蠕变变形与蠕变断裂机制 | 第13页 |
1.2.2 材料蠕变行为描述 | 第13-14页 |
1.2.3 基于损伤力学的蠕变行为描述 | 第14-16页 |
1.3 微试样蠕变测试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 | 第17-22页 |
1.4.1 材料各向异性性能描述 | 第17-18页 |
1.4.2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实验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4.3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理论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4.4 焊缝金属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4.5 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4.6 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焊缝金属对焊接接头寿命影响的差异研究 | 第22页 |
1.5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| 第22-23页 |
1.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焊缝金属微观组织观察及局部力学性能试验 | 第24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材料和接头的制造 | 第24-25页 |
2.3 试验过程 | 第25-28页 |
2.3.1 金相观察与硬度测试 | 第25页 |
2.3.2 焊缝金属局部拉伸试验 | 第25-27页 |
2.3.3 基于压痕标记法的原位拉伸试验 | 第27-28页 |
2.4 微观组织与局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| 第28-40页 |
2.4.1 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| 第28-30页 |
2.4.2 焊缝金属显微硬度试验结果 | 第30-32页 |
2.4.3 焊缝金属局部拉伸性能 | 第32-35页 |
2.4.4 微拉伸试样拉伸后的表面形貌及断裂特征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4.5 焊缝金属径向试样原位拉伸试验 | 第37-40页 |
2.5 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基于微圆棒试样的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试验 | 第42-62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试验过程 | 第42-47页 |
3.2.1 试验材料准备 | 第42-43页 |
3.2.2 焊缝金属高温拉伸试验 | 第43-45页 |
3.2.3 蠕变试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3 非标准圆棒蠕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3.1 稳态蠕变规律与各向异性蠕变规律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3.2 蠕变断裂规律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4 焊缝金属蠕变试样断口与微观组织分析 | 第49-54页 |
3.4.1 焊缝金属蠕变试样断口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4.2 焊缝金属断裂试样显微组织分析 | 第50-53页 |
3.4.3 透射电镜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5 焊缝金属稳态蠕变有限元分析 | 第54-57页 |
3.6 焊缝金属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| 第57页 |
3.7 蠕变各向异性对焊接接头蠕变损伤的影响 | 第57-61页 |
3.8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4章 基于原位观察的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试验 | 第62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62页 |
4.2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 | 第62-65页 |
4.2.1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原理 | 第62-63页 |
4.2.2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装置 | 第63页 |
4.2.3 原位拉伸蠕变试样 | 第63-64页 |
4.2.4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过程 | 第64-65页 |
4.3 原位拉伸蠕变结果与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4 焊缝金属微平板试样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| 第67-70页 |
4.4.1 微平板蠕变试样断口处金相分析 | 第67-68页 |
4.4.2 微平板试样蠕变后的微观组织分析 | 第68-69页 |
4.4.3 微平板蠕变试样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5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5.1 总结 | 第71-72页 |
5.2 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