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桩筏基础的沉降分析 | 第12-25页 |
2.1 桩筏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的承载机理 | 第12-14页 |
2.2 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| 第14-20页 |
2.2.1 单桩沉降计算 | 第15-16页 |
2.2.2 群桩沉降计算 | 第16-18页 |
2.2.3 桩筏基础设计与国家规范的相关问题 | 第18-20页 |
2.3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3.1 薄板和厚板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2 承台效应 | 第21-23页 |
2.3.3 影响桩筏基础与土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桩筏基础数值分析 | 第25-48页 |
3.1 工程实例简介 | 第25-27页 |
3.2 PKPM中JCCAD模拟分析 | 第27-41页 |
3.2.1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28页 |
3.2.2 计算模型介绍 | 第28-30页 |
3.2.3 各种工况的计算分析 | 第30-41页 |
3.3 FLAC3D模拟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3.1 Flac3D有限差分法简介 | 第41-42页 |
3.3.2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42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 | 第48-55页 |
4.1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| 第48-50页 |
4.1.1 变刚度调平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2 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式 | 第50-51页 |
4.3 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| 第51-5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结论 | 第55页 |
5.2 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