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物资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--中国论文

物流园区功能区规模确定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流园区相关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流作业流线相关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物流作业能力相关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功能区需求及规模相关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综述小结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物流园区分类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础功能区的物流特征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物流园区作业流线及能力分析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物流园区功能区的需求及规模确定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功能区的规模调整及优化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技术路线第14-16页
第二章 物流园区功能区特征分析第16-29页
    2.1 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特征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物流园区的内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物流园区的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物流园区的功能第17-20页
    2.2 物流园区功能区划分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功能区分析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货运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联运区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仓储区第25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物流园区功能区规模影响因素与系统能力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3.1 功能区规模影响因素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物流需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物流能力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作业流线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功能区规模确定的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3.3 现有功能区规模确定局限性第34页
    3.4 基于串并联结构的系统能力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串并联结构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物流园区系统能力第36页
    3.5 功能区作业能力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公路货运系统能力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铁路系统能力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港口系统能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仓储系统能力第39页
    3.6 功能区系统能力协调度第39-4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 需求确定下的功能区规模确定第42-64页
    4.1 需求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系统平衡理论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系统平衡理论的功能区需求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4.2 基于模块化的功能区规模确定方法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子模块11/21/22/30/31规模计算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子模块12/23/32/4规模计算第51-54页
    4.3 各功能区规模计算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货运区规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联运区规模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仓储区规模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其他功能区规模第59页
    4.4 考虑能力协调度的功能区规模调整第59-60页
    4.5 基于正交试验的功能区规模优化方案选择第60-6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五章 案例应用第64-70页
    5.1 背景介绍第64页
    5.2 需求分析及规模确定第64-67页
    5.3 功能区规模调整第67-6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7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0-72页
致谢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作者简介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扬子板块西缘大地构造演化对MVT铅锌矿形成的制约
下一篇:准中1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有效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