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8页 |
1.1 水体污染现状 | 第11页 |
1.2 水体复合污染的特征与主要危害 | 第11-14页 |
1.2.1 我国水体复合污染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危害 | 第12-14页 |
1.3 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技术 | 第14-16页 |
1.4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| 第16-24页 |
1.4.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简介 | 第16-17页 |
1.4.2 TiO_2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| 第17-19页 |
1.4.3 影响TiO_2光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| 第19-20页 |
1.4.4 改善TiO_2光催化剂活性以及拓宽TiO_2光谱响应范围研究 | 第20-24页 |
1.5 氧化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| 第24-26页 |
1.6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6.1 选题依据 | 第26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| 第28-38页 |
2.1 实验药品与仪器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1.1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28页 |
2.1.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8-29页 |
2.2 材料结构及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2.2 紫外-可见(UV-Vis)光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2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 | 第31页 |
2.2.4 能谱(EDS)分析 | 第31页 |
2.3 以Cr(Ⅵ)-DBP以及Pb(Ⅱ)-DBP为代表的复合污染光催化活性评价 | 第31-35页 |
2.3.1 光催化对象的选择 | 第31-35页 |
2.4 以Cu(II)和乙二胺四乙酸(EDTA)为代表的复合污染光催化活性评价 | 第35-37页 |
2.5 光催化反应装置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Bi_2O_3-TiO_2协同处理Cr(Ⅵ)-DBP及Pb(Ⅱ)-DBP复合污染的研究 | 第38-61页 |
3.1 前言 | 第38-40页 |
3.2 Bi_2O_3-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3.3 催化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5页 |
3.3.1 光催化剂的XRD表征 | 第41-42页 |
3.3.2 UV-Vis漫反射光谱 | 第42-43页 |
3.3.3 EDS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4 XPS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 光催化剂处理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活性考察 | 第45-59页 |
3.4.1 Bi_2O_3、TiO_2单一催化剂及Bi_2O_3-Ti O_2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活性 | 第45-46页 |
3.4.2 催化剂处理Cr(Ⅵ)、DBP单一污染及Cr(Ⅵ)-DBP复合污染的催化活性 | 第46-47页 |
3.4.3 不同含量Bi_2O_3对Bi_2O_3-TiO_2处理复合污染活性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4.4 pH值对Bi_2O_3-TiO_2处理Cr(Ⅵ)-DBP复合污染活性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4.5 Bi_2O_3、TiO_2和Bi_2O_3-TiO_2处理Pb(Ⅱ)-DBP复合污染光催化活性 | 第49-50页 |
3.4.6 DBP的量对于Bi_2O_3-TiO_2还原Pb离子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4.7 Bi_2O_3-TiO_2处理Pb(Ⅱ)-DBP复合污染中Pb变化机理 | 第51-57页 |
3.4.8 氧化物对于Pb粒子变化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3.4.9 Bi_2O_3/TiO_2复合体形成可能的机理 | 第59页 |
3.5 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Bi_2O_3-TiO_2协同处理Cu-EDTA复合污染研究 | 第61-72页 |
4.1 前言 | 第61-62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0页 |
4.2.1 催化剂处理Cu、EDTA单一污染及Cu-EDTA复合污染的催化活性 | 第62-64页 |
4.2.2 Bi_2O_3-TiO_2催化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2.3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4.2.4 Cu和EDTA的摩尔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2.5 光催化剂的再生 | 第67-69页 |
4.2.6 机理探讨 | 第69-70页 |
4.3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附件 | 第87页 |